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市肇源县围港打造百公里经济圈
2013-10-28 09:19:48 来源:大庆网  作者:卜宪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8日讯 肇源,因水而兴。绕城而走的松花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水边人。而今,这里的码头经济如火如荼。

  10月26日,离立冬还有十多天,记者来到肇源县新港码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松花江富了很多人。”肇源港管理处副主任赵广闻告诉记者,利用地缘优势,很多人捞江沙,运煤炭,搞旅游,服务半径辐射大同、肇州县等地,达百余公里,形成了一个“水陆”经济圈,年产值近1.5亿元。

  江上采沙年“捞”3000万

  “呜……”一声长笛,汽船靠岸了。早已等候在岸边的搬运工们跳上船板开始卸沙。

  “立冬一过,鱼不露面,船工炕上坐。再过十多天,就回家歇上一冬,明年开江再干。”趁着歇息的当口,经营江沙的大户王乃文与我们聊着。

  据王乃文讲,他家里有一艘大船常年在江里采沙、运沙,多数销往肇州和大同,偶尔也销往市区。每年,王家要卖掉3万立方米的江沙,收回90多万元的现款。

  码头上,吃捞江沙这碗饭的不仅王乃文一人。据了解,肇源县从事江沙生意的有40多家。虽然没有王家挣的多,但每户一年也能到手50万元。

  靠着码头,沙商们一年能从江里“捞”出3000万元。

  捞运江沙不仅让沙商们尝到了甜头,还鼓了一批采沙、卸船工人的腰包。每天,150多名工人在这个码头上采沙、装船、卸船,一年300多万元的薪金,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如今,每天30多艘拉运江沙的船只进出码头。

  水路运输赚得盆满钵满

  与江面上的30多艘采沙船相比,刘春拉运碎石的船只显得形单影孤。

  在肇源县,刘春算是经营碎石生意的大户了。目前,县里只有他一人走水路运石。

  “基本上都用于县内的工程建筑,有的在码头直接提货,有的卖到茂兴镇,有50公里。”刘春对记者说。

  刘春经营碎石生意七八年了。

  “与公路相比,走水路一年能多赚一辆高档轿车的钱。”刘春说,较低的运输成本,使肇源新港成了建筑渣石的集散地。

  江上运石,让一些人赚得盆满钵满,江上运煤,也毫不逊色。

  王冬支是肇源经销煤炭的大户。

  “今年公司所需的万余吨取暖煤,全是走水路运回来的。”王冬支说。

  这几年,王冬支的煤炭生意越做越好,每年能挣100多万元。

  “有了码头方便多了,我们也省了不少钱。”在肇源,像王冬支这样走水路运煤的,有10多个经销商。借助码头的便利,他们的生意都挺红火。

  捕鱼旅游年挣6000万

  这边,江上运输生意挺火。那边,码头旁的江鱼馆,也是脚不沾地忙。

  为啥?

  “远道的、本地的,都想在封江之前再吃上一口江里的鲜鱼。”陪记者采访的赵广闻解释着。

  精明的江边人算过一笔账:肇源年产野生鱼4300吨,产值4500万元。

  每逢周末,码头边上的沙滩旅游点人头攒动,沙滩足球、骑马……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这几年,肇源以码头为中心的旅游产业日渐红火,每年6000多万元进了他们的腰包,圈里人富了。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