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富锦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
2013-10-28 10:24:25 来源:佳木斯市招商局  作者:于长顺 吕舜 丛兴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佳木斯10月28日讯 面对今年洪涝严重等不利条件,富锦市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各种困难,战低温、防大汛、抗内涝,夺取农业生产的全面胜利,2013年,粮食总产预计超过60亿斤,实现了粮食总产“十一连增”。

  调优种植结构。增水稻、扩玉米、稳大豆、调优经济作物,持之以恒扩大高产、优质、高效作物生产,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每年以几万亩、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速度增加。今年该市粮食播种面积54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5.4%,其中,水稻230万亩、玉米240万亩。结合水田发展趋势,共建有水稻育秧大棚3.6万栋、育秧小区122个,建成大中小型水稻智能催芽车间21个,水稻催芽单批处理能力达到3100吨,辐射面积150万亩,全市近三分之二的水田实现了智能化催芽、工厂化育秧。

  强化技术推广。作为全国首批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和水稻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富锦市集中建设了30个高产万亩示范区,其中,水稻增产模式攻关万亩示范片18个、230万亩,使许多实用型新技术和新模式落地生根、推广普及、迅速增效。积极开展科普之冬、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富锦电视台《三农指南》栏目定期播发农业技术系列讲座、及时播报农业生产气象信息和技术指导意见;农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分片、分批次进镇入村开展技术服务,重点推广水稻钵育摆栽技术和玉米、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着力研究解决水稻、玉米倒伏问题,指导农民做床备土、清雪扣棚、及时整地、有效保墒、适时播种。

  完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整合优势项目、组装先进技术、优化农机装备、配套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了长安永胜和大榆树福来2个省级现代农业万亩展示区,总面积达5万多亩。这两大省级现代农业万亩展示区建设内容涵盖农业、农机、水利、国土、气象、交通、供电等诸多部门领域,基本代表了富锦市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水平,浓缩了富锦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精华。同时,集中建设了二龙山镇双合、长安镇漂伐2个市级万亩展示区,二龙山镇9.7公里现代农业观光带,长安镇高家子村、上街基镇德安村、锦山镇久安村、锦山镇富廷村等7个高标准示范园区,在园区建设上实现了“三高一新”,即科技含量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综合经济效益高、经营管理机制新,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科技园区示范体系。

  创新机制体制。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突破口,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该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0万亩,千亩以上的种田大户达到170户,总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达到4201个、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2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2%;经注册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250个、家庭农场达到136个,各类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春耕生产期间发挥了示范引导和主力军作用。农业保险面积达到133.8万亩,投保金额达到401.4万元,进一步提升了种植业的抗风险能力。 

        推进产业建设。富锦市有国、省、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8.87亿元,利税6329万元,带动基地农户4.4万户,促进农民增收4292万元。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达3733户,2012年,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60万头、16.5万头、35.7万只、477万只,奶牛存栏1.2万头,实现牧业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38.5%。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富锦市全面规划实施了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集中发展水稻、大豆、玉米、乳制品等11类农产品加工产业。目前,产业园已经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省级工业示范基地和省市联动共建重点产业园区。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48亿元,引进并开工18个大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成三江平原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和物流基地,成为全省领先、国内外驰名的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园。该项目的规划实施,将使富锦市实现由原粮主产区到粮食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区的历史性转变,更将带动粮食生产基地的大发展、快发展。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