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8日讯 松岭区立足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着力开发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松岭区拥有丰富的森林、湿地、民俗和红色文化资源,区委、区政府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价值,对文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主打生态、民俗、红色旅游文化品牌。随着伊勒呼里山风景区、大扬气生态旅游区、平岚邨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的陆续建成,南瓮河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民俗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和抗联文化园项目的积极推进,松岭的特色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9月末,今年全区生态旅游业接待游客10.2万人,旅游收入达9673万元。
同时,这个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对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他们在资金、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天艺工艺品厂是一家专门生产开发桦树皮手工艺品、木质制品、柳草编织、工艺画等民俗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私人企业,创办初期没有固定厂房,区政府为其提供一栋有前后院落的平房无偿使用,并在供暖、用电等方面给予照顾,今年又将一座停用的锅炉房交付这个厂作为生产用房,并提供20万元借款供其周转使用。山佳绣庄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一家设计、制作、销售苏绣产品的企业,首创兴安绣技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后,资金流动、管理、招工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生产一度中断。区委宣传部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查找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搭建推介平台,极大增强了绣庄做大做强的信心。目前,山佳绣庄重新注册为兴安绣艺文化传播工作室,并开始大规模培训招收绣工,首期培训班培训绣工将超过百人,企业将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为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区广泛征集、自主申报,在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基础上筛选出寒带湿地景区、鹿产业园、桦树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0余个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建立起政府、企业、民间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为此,专门印制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利用各类文博会、经贸会进行重点推介,广泛寻求合作,并在资金、政策上争取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桦树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受到多家企业关注,正在商谈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