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日讯 10月31日,很多冰城市民都切实体会到了“震感”,虽然这几个月来周边也有几次地震,如6月份内蒙古与黑龙江省交界处的5级地震,5月份鄂霍次克海发生8.2级地震,但都不及此次震感明显,且哈尔滨市区部分地区的手机信号一度失灵。究竟此次地震为啥对哈市产生这些影响,黑龙江省地震局专家一一给出了解答。
为何冰城震感明显
地震发生时,会测定震源深度和震级。深度意味地震的位置,震级意味着强度。一般情况下,周边城市的震感强不强,主要受三方面制约: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震中距离。震级越小震感越小,震源越深震感越小,离震中越远震感越小。反之越强。
昨天,吉林省松原市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属于浅源地震,距哈市230公里。对比来看:鄂霍次克海地震震级虽强,但震源深度为6000公里,属于深源地震,且距离哈市2100公里,相对较远,因此我们感觉并不明显;内蒙古地震震级仅为5级,且与哈市间的距离比松原远,因此震感也不强。
所以,此次地震震源较浅,离哈市较近,等级又属于中强震,因此冰城市民有强烈的震感不足为奇。
为何通讯一度中断
昨天11时10分至11时30分,道里、南岗和香坊等多个地区的市民都反映手机没信号了。难道是受到松原地震的影响吗?省地震局专家赵谊表示,此次震级远不够对电磁信号造成影响,应该是人为导致的。
“我手机不通了,只能通过微博告诉大家我平安。”昨天,不少市民因手机失灵只能通过网络交流。记者拨打地震局相关人员的电话也一度只有忙音。震感一强,大家都忙着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报平安,一时间通讯极度增多,造成网络拥堵,导致部分人收不到信号了。过一阵大家都平静了,信号自然恢复了。赵谊强调,只有7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造成电磁信号的中断。哈尔滨与震中还有一段距离,不会影响通讯。
余震会否影响我们
“震感太强了,要是余震再来,晚上都不敢睡觉了!”面对市民的担心,赵谊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东北地区,建筑物除了防震还要御寒,所以墙壁都很厚,抵御6级地震不会有问题。
本次发震构造为扶余—肇东断裂带,震中100公里范围内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只有3次,且年份相差久远,上两次分别是1119年的6.8级、2006年的5.0级。
赵谊表示,从历史上看该地震带多孤立型地震,一般不会有太大的余震,但在二三天内会有很小的余震,不过震级较小时可能震感不明显。其实,昨天14时1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东经124.2度,北纬44.6度)还发生了一次3.6级的地震,我们都没有感觉到。
能否诱发我省强震
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在此次浅源地震之前,在我们周边已经发生了3次震源在500公里以下的深源地震,分别是9月2日、28日和10月30日,正是这3次我们没感觉到的深源地震触发了昨天的浅源地震。地震一般都是能量的释放,能量发出去了,地震带自然就会平静了,按此历史规律看,此地震带或许会进入一个平静期。其实我省每年台网可监测出上百次地震,只不过震级较小我们没有感觉到,地壳的运动是正常现象。
我省的北东和北西有5条一级地震带,据统计,自1900年以来,共发生4.7级地震24次,而属于强震级别的只有1次,发生在1941年绥化的6级地震。
赵谊表示,地震本身不会造成人员伤亡,造成人员伤亡的是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学会避震的技能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