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讯 “上个月还一块七呢,现在就两块三了?”在中山路沃尔玛超市的牛奶专柜前,市民王美华将蒙牛、伊利和完达山三个牛奶品牌货比三家后,无奈摇头:“涨得太快呀。”液态奶涨价,全国一个样。8月以来,蒙牛和伊利先后对旗下部分高端产品进行了调价,其中,伊利单品最高涨幅为11%,蒙牛为16%,全国多地袋装奶均价在2元左右。
年初至9月30日,哈市奶牛存栏量46.4万头,双城占去30.8万头,近来,全国知名乳企驻扎双城,抢收奶源。本报记者走访零售市场、奶牛养殖大县,试图探寻牛奶涨价的缘由。
零售 完达山蒙牛伊利奶价普遍上涨
连日来,记者走访哈市多家超市的牛奶专区发现,各大品牌牛奶价格普遍上涨,且涨幅明显。
完达山高钙袋装奶单价2.5元,蒙牛硬袋牛奶每袋2.3元、软袋牛奶1.7元——一位经常在中山路沃尔玛超市选购牛奶的市民告诉记者,牛奶从10月份就明显涨价了,完达山、蒙牛、伊利牛奶的价格基本涨幅都在5毛钱左右。导购员表示,进价涨了零售自然就涨了,超市库存也比以往少了很多。
不仅袋装牛奶涨价,各大品牌盒装牛奶价格也有小幅上扬。在香坊区家乐福超市内记者看到,完达山一款硬盒牛奶目前售价是2.8元/盒,顾客反映,之前一盒2.6元的价格也是刚涨上来的。
不仅如此,现在也再难找到1元钱左右的“平价奶”了。导购员告诉记者:“现在有这10多个品种已经不错了,‘十一’长假期间部分品种的牛奶一度卖空。”
奶站 一天收上8吨奶,4家乳企都来“抢”
1日,记者来到双城市的奶牛养殖大县。在胜业村前进奶站,站长老佟告诉记者,年初以来,鲜奶的收购价已经上涨了至少4次,从每公斤2.6元飞升至眼下的每公斤4元。“我收了10多年的奶,今年是价格最高的一年。”老佟说。
这个奶站隶属于雀巢公司。2000年左右,400多户奶农每天为奶站提供20多吨鲜奶。现在,只剩下190多户奶农,每天收奶量缩减至10来吨。
和胜业村挨着的胜丰村情况也差不多。该村收奶人“祥子”,每天到村里的奶农家收奶,再送到3公里外的奶站,“原来一天能收上来三四十罐,现在也就是10来罐。”而且,1个奶站一天能收上来8吨奶,这8吨奶就能引来4家乳品企业“抢”。
养殖户 曾为“补亏”卖牛,现在补栏得3年才产奶
在双城市胜业村李家屯,奶牛养殖散户从最兴盛时的60多户,锐减到现在的20多户。1日,记者在养殖户刘亚军家中的土炕上听她念叨:“以前双城农村遍地是散户,现在大半都撤出了‘奶界’”。在刘亚军家住的这条街上,原来有10户左右是养奶牛的,现在只剩下她和她的邻居两家。
为啥散户都“撂挑子”了?“赔钱呗!”刘亚军说,从2010年以后,草料等成本价格迅速提高,喂养一头成牛一天要花30元钱,牛犊要花15元钱,比以前贵了一倍。也就是说,每公斤奶要卖到3.3元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可是,前两年收购价低于3元,屯子里大部分养牛户都赔了,很多人去城里打工了,还有的转而养猪。
刘亚军选择“补亏”的方式,是卖牛。当时,她把家里的7头“七八百斤的‘半大’奶牛卖了肉,一头6000多元钱,卖的钱又全搭在剩下的11头奶牛身上。上个月,牛奶收购价涨到每公斤3块6,张亚军终于赚了3000多元钱。“两年多了,第一次剩这么多。”她说。
按现在的历史最高价,一头母牛能带来5000元的利润。但“杀牛容易,养牛难”。如果养殖户从现在开始补栏养牛犊,至少还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产奶。而且,养牛没有补贴,只在2000年时,有关部门给每头小牛犊发了500元补贴,此后就再没发过。
据不完全统计,双城奶牛养殖户从最高峰的27000户缩减到万余户。奶源减少,就意味着乳企赖以生存的资源在减少,抢夺成了必然。
双城市一鸣牧场一直跟雀巢合作,最近场长老杜的电话快被其他乳业公司打爆了,他有点动摇。朝阳乡胜丰村奶农李铁刚则铁了心:“四周奶贩子都比雀巢的价高,我就卖这些人了。”
庆源牧业位于双城市幸福乡,这里的场长老薛对蒙牛比较忠诚。面对着其他公司牛奶每公斤6元的高收购价,他头疼了一下,但很快坚定了:一些乳企,奶价高了就抢奶,低了就使劲压价,“以前吃过图一时小利的亏,现在还是求稳。”
乳企 1元一袋的“平价奶”将不复存在
完达山乳业向记者证实:“年初到现在,我们收奶价格已经连涨5次,从每公斤2.7元涨到4.5元了。原料贵了,成品必然上调价格。”该乳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企业生产能力仍有富余。由于奶源有限,企业虽有2000吨的生产能力,却只能加工收购上来的1600吨鲜奶,实属无奈。
该发言人称,为了需求更旺的奶粉领域,企业提高了奶粉生产量,缩小了“平价奶”市场——从30%缩减至10%。比如1元一袋的“百利包”,比纯净水还便宜,以后将不复存在。
为了解决奶源紧张问题,完达山也开始了“自己养牛、自己挤奶”的“自救措施”。该公司目前的自有奶源基地供奶量约占40%,明后年力争达到60%,未来则是100%。
双城市庆源牧业补栏养殖的小牛犊,这样的小牛犊至少还需养3年,才能产奶。
专家 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根本出路
据市畜牧局统计,今年年初至6月份,哈市规模化奶牛牧场有419家(奶牛存栏50头以上)。截至9月30日,哈市奶牛存栏量46.4万头,其中双城存栏30.8万头,五常存栏3万头,尚志存栏2万头,其余散见哈市各地。这46.4万头奶牛,产奶量为118.6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奶牛存栏量增长2.2%,产奶量同比增加4%。
不过,我省畜牧专家表示,鲜奶的需求量涉及全国市场。也就是说,除了完达山等本地企业“等奶下锅”外,雀巢、伊利、蒙牛也都在争夺同一个奶源市场。2.2%和4%的增速,相比巨大的市场需求量来说,显然是慢了点。
同时,我省畜牧专家也坦言,目前我国奶业市场正处于由简单粗放的经营,向现代乳业和质量效益型转型的过渡时期,散户因低产低效的养殖方式必然会遭到淘汰,只有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才能最终解决奶源问题。目前属于阶段性的奶源紧缺。
省奶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我省的奶牛养殖业正在经历“小变大”的过程,存栏3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目前已有超过千个,占总养殖户的四成。相关部门还将逐步推广奶牛的规模饲养,我省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建立优质牧场,预计三四年内,目前占奶源六成以上的散户将逐步被规模化牧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