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旧热宝充电时爆炸女子烫出一脸泡 消协:劣质热宝存隐患
2013-11-05 08:21:57 来源:生活报  作者:高春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5日讯 秋冬季节,一些市民又开始用上了电热宝,小巧便宜使用方便。不过,在享受温暖的同时,市民还应警惕它潜在的安全隐患。2日,51岁的王女士进入哈市第五医院烧伤科的处置室,记者看到,她的脸上和手上有几十处烫伤。提到“肇事元凶”——那个用了四五年没舍得扔的电热宝,让王女士后悔不已。

  热宝爆炸致深Ⅱ度烫伤

  “通电三四分钟,就传出‘吱呜’声,听着和平时不太一样,我就赶紧伸手去拔电源,结果‘嘣’一声它就爆炸了。”51岁的王女士在哈市香坊区经营一家小仓买,事发的10月21日下午,王女士和一个好友坐在仓买聊天,觉得手里的电热宝有些凉了,她便将电热宝放在桌上充电,随后就发生了上述的一幕,“这个电热宝已经用了有四五年时间,虽然有点旧,但一直没发现有什么毛病,根本没想到它会爆炸,以后我再也不会用这种‘三无’热宝了。”哈市第五医院烧伤科门诊医生牟海涛介绍,王女士颜面及右手深Ⅱ度烫伤,比较严重,颜面烫伤达二十多处,最大的部位有一元硬币大小,目前经对症治疗患处正在康复中,至于是否会造成疤痕,需进一步治疗观察。

  抱热宝睡觉易低温烫伤

  “每年秋冬季节,被烫伤的患者都会猛增,近期接诊的被电热宝、热水袋烫伤患者,每天都有十余位。”牟海涛告诉记者,近期的烫伤者中,受伤部位多为小腿,除了高温液体造成的烫伤外,还有一些患者是由于使用电热宝、热水袋造成的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取暖设备虽然基础温度不高,但人体的皮肤长时间接触这种高于体温的物体造成的烫伤。比如,一个人皮肤接触五六十摄氏度的热宝,然后睡着了,往往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就会造成接触部位烫伤,类似于慢火烤肉的效果,这种烫伤就叫低温烫伤,而它造成的伤害并不比高温烫伤轻。”牟海涛介绍。

  冰城街头常见“三无”热宝

  日前,记者随机走访了哈市一些杂货市场和仓买发现,在售的电热宝多为内含导热液和电极结构,接电五六分钟就能保温五六个小时,外形小巧,很受市民青睐。

  记者在哈市道里区买卖街一个销售电热宝的货摊前看到,货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电热宝,价格从10-30元不等。据摊主介绍,天气转冷后,电热宝销量增加,相比质量,顾客更看重样式和价格,“这种电热宝的外皮都是很结实的,一天卖这么多个,没听说有什么问题。”

  记者随机查看了几个电热宝,发现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品牌、生产厂家及合格证标志。摊主解释说,他销售的电热宝比超市、商场内的要便宜近一半,为了节约成本,所以没有什么包装,“这个还用什么品牌,够热就行呗!”

  对此,哈市消协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劣质“三无”电热宝产品会带来安全隐患,市民最好到正规商场购买正规产品,不要盲目追求低价格,要看清产品是否有厂名、厂址、技术标准以及产品合格证书或质量保证书等。一般情况下,电热宝一旦出现老化或破损,市民应及时更换,杜绝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