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我省首例二次眼角膜移植成功 闫阿红张子丽角膜延续
2013-11-12 09:12:11 来源:生活报  作者:霍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手术进行中(哈医大一院提供)

  手术前女儿为丁凤琴擦眼睛

  生活报11月12日讯 9年前,我省首位眼角膜捐献者、时年34岁的阿城市电视台记者闫阿红离开人世,她捐献的眼角膜让失明近40年的张子丽老人重见光明。9年后,81岁的张子丽老人去世,她把当年闫阿红捐赠的眼角膜再次捐出。今晚,在哈医大一院,这枚象征着爱与光明的眼角膜被移植给了59岁的丁凤芹老人,这是我省首例成功完成的“二次眼角膜移植”,在国内也属罕见。

  七台河59岁老人成为幸运者

  家住七台河市勃利县的丁凤琴老人今年59岁,10岁那年开始视力减退,直至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1。今晚,记者在哈医大一院眼科病房看到老人时,即将开始的手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过去几十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重见光明。”

  丁凤芹老人的三女儿王金丽告诉记者,去年她带老人来到哈医大一院看病,刘平院长告诉她,通过角膜移植可以让老人重见光明。7日,他们接到医院的电话说有合适的角膜。“妈妈几十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王金丽说,当听说了发生在这枚眼角膜上的故事,她们更加感到自己的幸运,同时也被闫阿红和张子丽的爱心所深深感动。“如果有一天不在了,我也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角膜还“年轻”适合二次移植

  据省眼库主任、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教授介绍,眼角膜一般只能移植一次,这次二次角膜移植是个特殊病例。“首先这枚眼角膜生理年龄才四十多岁,“年轻”是决定能它能够再次移植的关键;其次,张子丽老人角膜移植后愈合非常好,曲率、厚度正常;此外,这枚角膜的内皮细胞数达到了临床移植的标准。刘平院长解释说,丁凤琴老人双眼角膜都有白斑,右眼角膜完全浑浊,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时间较长,病情较重,通过角膜移植可以使其实现复明。对于这次手术存在的难点,刘平院长说,首先要尽量避免损伤内皮细胞。另外,由于是二次移植,医生在手术时要使角膜值片的直径要小一些,以减少术后排斥反应。

  捐献者增多省眼库告别“零库存”

  调查显示,目前我省因眼角膜疾病致盲者近4万,其中一半可通过角膜移植复明,但目前在眼库登记的患者仅有不到200人。不少患者认为角膜移植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花很多钱,实际上,如今在省眼库最多等半年就可以等到合适的角膜,手术的费用只需一万元左右。

  刘平院长感慨地说,自从2004年闫阿红捐献角膜以后,在她的精神的感召下,我省角膜捐赠数目逐年增多,预计今年的捐献将首次超过50例,特别是在张子丽老人捐献眼角膜一周内,省眼库就接连收到4例眼角膜捐献,眼库里一共有10枚角膜的“库存”。但与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相比,这还远远不够。

  11日晚,哈医大一院眼科将进行7例角膜移植手术。刘平院长说,这是他们有史以来手术最多的一天。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眼角膜捐献的队伍中来,将光明传递,让爱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