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描绘了新一轮改革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11月25日起,东北网推出《奋进的力量》系列报道。
《奋进的力量》系列报道之一:三中全会振奋人心龙江绿色食品产业乘势而上
东北网11月25日讯(记者 印蕾)初冬的省城哈尔滨,迎来了50年以来的最强降雪。虽然室外冰天雪地,但位于开发区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连日来却是一派忙碌景象——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工作人员志在必得,“黑土地,放心粮”,龙江的绿色食品不愁销。
经过二十多年的强力推进,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成长为全省十大产业之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自然气候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构成了龙江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龙江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今天,改革的画卷徐徐展开,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如何乘势而上?
保护黑土让“绿”永驻
地处北疆,开发较晚,许多地方至今保持一种原生态,成为我省绿色食品开发中的独有优势。以往,我们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今天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吹响,保护黑土、让绿永驻更加刻不容缓。
绿色“大厨房”建设进一步叫响我省绿色食品品牌。资料图
除了农业生产自身因素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正在逐渐显现,对农村土地、大气和水的质量状况带来的隐患不断增加。
近年来出现的大米镉超标等事件,为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追梦绿色,我们建设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大省的步伐将更加坚定,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也将在统筹兼顾中更加和谐。”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朱佳宁告诉记者。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青山绿水”是我们最大的本钱。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拥有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我们的自然生态造就了生产优势,让我们可以用很少的投入就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下一步,我省应严格杜绝新增污染的出现,除了对环境的保护、面源污染的杜绝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安全评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
农民“抱团”闯市场激发生产活力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这将鼓励更多农民合作社抱团致富,龙江优质绿色食品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绿流’奔涌全国”,朱佳宁表示。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龙江绿色食品发展“加了一把劲”。望奎县海丰镇宇鑫绿色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成立,专门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小米。由于每公斤售价比普通小米高出1.6元,农民一亩地增收1200多元。如今,合作社为绿色小米注册了商标,销往哈尔滨、北京等地。
龙江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资料图
位于省城哈西地区的格润福农产品超市内,巴彦、延寿等县的一些合作社产品在这里既展又销。哈尔滨市农民创业就业发展促进会负责人介绍说,这里即是仓储基地,又是展示农民合作社整体形象的窗口。围绕这个窗口,超市开始铺设四通八达的销售渠道。
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获悉,目前,全省已有1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1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有机食品认证,7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结合省委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打造为我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的要求,我省将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基地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扶壮一批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社对基地、农户的牵动,扩大连接标准化基地绿色种植面积和养殖数量的覆盖面。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和基地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公司+协会+研究所+基地+农户”的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市场营销“龙江绿”加快“走出去”
权威数据显示: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0800个,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每8个“三品”就有一个是黑龙江的产品。黑龙江有强大的绿色食品生产能力,2012年绿色食品全省外销额同比增长54.8%,增幅创历史之最。
市场是带动和引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龙江该如何抓住机遇,持续地拓展绿色食品的国内外市场?
京东商城,中石化,一个电商,一个石油企业,看似与一粒米、一棵菜风马牛不相及。但,就是这样两家企业也开始打起龙江绿色食品的主意。
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日益关注,为绿色健康食品行业带来商机,而在网络化的推动下,农产品电子商务风生水起。根据相关测算,几乎全品类的农产品2013年都将迎来较高速增长。京东商城代表来我省考察时,重点提出了在绿色食品销售方面的合作愿望。中石化代表则表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绿色食品大省,开拓农产品市场,离不开销售这一重要平台。借助中石化覆盖广泛的销售渠道,在非油品领域销售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营销模式,将对黑龙江的粮食、绿色食品等产品的展示、销售起到重要作用。希望探索有效的合作途径,把黑龙江的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多年来,我省在让绿色食品卖全国方面积极探索了多种模式——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中心城市建立窗口市场,逐步形成具有辐射全国及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黑龙江绿色食品销售网络;加快黑龙江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建设,建立一批绿色食品标准化专营示范中心(店),实现连锁经营,逐步形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绿色食品专营网络;加大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经贸会展活动的组织力度,积极推介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不断拓展销售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在国内外举办有黑龙江绿色食品特色的展销活动……
市场决定出路,有市场,才有出路,才有规模和效益。未来,我省将更加注重从研究“田间地头”向研究“市场端头”转变,积极推进从“产供销”到“销供产”转变,进而彻底变革我省绿色农产品“种”强“销”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