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6日讯 我省环保部门发布:11月中旬通过对最新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供暖期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非供暖期平均升高65%,燃煤污染被列为我省大气污染的主因。
省内环保专家认为,我省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每年用于冬季供暖增加的燃煤量为6500万吨。哈尔滨于10月21日遭遇的重度雾霾天气,除极端的气象条件外,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煤烟污染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此次监测结果显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还呈现出复合型大气污染趋势,煤烟和汽车尾气被列为主要诱因,而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林都”伊春、大兴安岭等地仍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
专家分析,我省燃煤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电厂、供热锅炉以及城市中分布的“小烟筒”等。据了解,目前我省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只在64%左右,处在较低水平。加大热电联供力度,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已经迫在眉睫。
据悉,我省将通过加大热电联供、管网并网改造、推进大型集中供热企业接收分散小锅炉、拔除“小烟筒”等措施,争取集中供热普及率到2015年达到70%以上。此外,针对电力、焦化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治理行动正在展开,同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