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商标注册法,“三八”一词无法注册商标,因而“三八饭店”无法形成连锁经营
黑龙江日报11月26日讯 哈尔滨三八饭店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最开始的地址是道外区南三道街64号,这个地址所在地原是一家叫“新记独一处”的小饭店,经营熘炒菜,规模很小,只有5个小单间、8张方桌。1956年公私合营后叫德发园饭店,后来因为全都是女职工,故更名为三八饭店。当时三八饭店发明了自动饺子机,1959年12月,周恩来总理来到三八饭店视察,特别赞赏了饺子机,自此哈尔滨的三八饭店名震全国。
当年的三八饭店令人称奇:机器包饺子,切菜、洗碗、送菜都是机械化。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些新鲜物到三八饭店就餐,三八饭店因此被誉为“全国最早的一家全自动化饭店”。为了配合三八饭店的技术革新,哈尔滨饮食机械厂诞生,该厂搞什么研究都到三八饭店来实验。那时三八饭店先后接待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参观团,被誉为“跃进之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八饭店日渐衰退,1995年餐饮全部停业,萎缩成一个经营冷饮的小店。2006年彻底倒闭。从1958年正式命名三八饭店算起,拥有48年历史的三八饭店正式退出江湖。
40家三八饭店各自为战
三八饭店在2006年10月正式停业。6年后,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许多挂着三八饭店牌匾的饭店,到了今年,哈尔滨市区内的三八饭店居然达到了40家。他们与三八饭店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哈尔滨市学府三道街附近的一家三八饭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饭店大多是个人经营,用这个牌子是为了招揽客人。谁不知道三八饭店的名声啊,来尝鲜、来怀旧的顾客真不少。”
记者从原三八饭店的老职工金喜辉处得知,只有原来道外区的三八饭店才是正宗的,其他的三八饭店,并非三八饭店的分店,跟原来的三八饭店没有任何关系。金师傅称:“现在的三八饭店有四十家了,但是只有几家的经营者是原来的老员工,下岗后重新组建的。”
征仪路上的一家三八饭店经理胡先生说,开店之前他们做了很多准备,取得了工商执照、卫生许可等相关证件。“我家的三八饭店工商执照上写的是北方老店三八饭店,三八饭店是注册不了的。”胡经理说,由于三八这个词跟国际妇女节相关,饭店又是一个通用词,所以“三八饭店”按照我国商标注册法根本不能注册商标。不能注册商标,就不能形成连锁制或加盟制。所以目前哈尔滨三八饭店虽然多,但无法形成连锁经营。
有“老字号”之名无“老味道”之实
过去的三八饭店以主食为主,当然也有烧大肠、樱桃肉、浇汁鱼、酥白肉、锅包肉、狮子头、鱼香肉丝、酸辣汤等招牌菜品,在鲁菜和川菜领域很有名气。可如今这40家三八饭店却没几家能看出老三八饭店的影子,似乎让人觉得有点乱,给人的最直观感觉就是,各家风格不一、味道不一、管理不一、服务不一。但是几乎家家都称自己是最正宗老三八饭店的传承者。越是这样,越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记者通过大量走访了解到,目前这些三八饭店的主灶按照餐饮界的辈分来讲,只能是当初老三八饭店厨师的徒孙或更低的辈分。他们对老三八饭店的文化、味道及品牌的传承到底能把握到什么火候,人们不能马上做出论断,有待广大消费者的进一步检验。金师傅称:“顶多一两年,这数十家三八饭店至少要关门一半。”
复兴要厚积薄发不要投机取巧
“‘老字号’并不是那么好傍的”,黑龙江省饭店协会副秘书长唐玉明说,“傍”老店在哈市餐饮业是一种风潮,但真正能抓住“老味道”的饭店还不多,大家都是在尝试、改良,最后坚守住并重拾老味道,还要靠企业文化的发掘、老菜的传承。
老品牌承载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多的是人文价值。而一味地追求其经济价值,忽视了其人文价值,只能让这种老品牌失去原有的风格和特色,也就失去了老品牌的意义。唐玉明认为,三八饭店之所以能够遍地开花,说明它具有品牌价值,也说明市场需要怀旧的情结,其前景是好的。哈尔滨早期与三八饭店齐名的老鼎丰、华梅西餐厅等,都走出了自己的新路,他们的品牌价值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不过,像三八饭店这样的老品牌哈尔滨有很多,但真正做强做大的却很少。从文化价值方面考量,只有企业真正地挖掘三八饭店的文化内涵,着重三八饭店的品牌传承和保护,才能真正重拾三八饭店的昔日辉煌。
上了年纪的哈尔滨人一提起三八饭店,都要咂摸咂摸嘴,回味短缺经济年代难得的齿颊留香的感觉。从哈尔滨研制的第一台饺子机到周恩来总理到此视察,当年的三八饭店真是名噪一时,若能在三八饭店吃上一顿,真是一种享受。
在三八饭店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之后,一些三八饭店在哈尔滨遍地开花,多达40家,但这些饭店由于无法注册、管理混乱,不仅难现当年的辉煌,也使这个老字号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