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机械有劲使不出人工清理慢 “冰包搓板路”司机行人惊心
2013-11-27 08:03:1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家明 赵猛刘韬 范子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7日讯 16日至今,冰城清雪后,大部分路况开始好转。但此次雪后“冰包搓板路”遍布,小心驾驶、随时防备座驾“调腚”的司机们戏称,“冰包搓衣板”考验车技,真该变成驾考证的科目。昨天,记者驾车走访50条街路,大部分“搓板路”有人在清,河鼓街、延兴路、民生路等街路目前还是“考场”。

  香坊区民生路(和平路与文明街之间)车辆在冰包上缓慢行驶。

  调查:坡路、路口“搓板路”集中

  昨天,记者走访50条街路发现,形成“搓板路”的街路多集中在坡路、交通节点,其中,最严重的是十字路口。

  道里区河鼓街与河梁街交口、河鼓街与河政街交口,两处十字路口十多米长的冰带上“结”着疙瘩,厚厚一层布满路面。经过此处冰包带的车辆,小心翼翼减速慢行,也有“老手”满不在乎地加油,但车辆一跑一“调腚”。见惹不起冰疙瘩,过街的行人互相搀扶着,迈着碎步通过。

  南岗区延兴路与林兴街交口,经阳光照射,路面积冰开始融化,冰包经车辆碾轧略微松动。经过此处的车主孙师傅说,雪后这样的路面不少,经过时得格外注意,车速不敢超过每小时10公里,双手得紧握方向盘,还得忍受强烈震动。

  “冰包搓板”路面大多位于十字路口,车辆等信号集中处。司机们说,此路段不能加油,老师傅教过,加油很容易平地翻车。

   道里乡政街上环卫工人正在铲除冰包、冰棱。

  道里区康宁路上城管部门动用大型机械清冰包。

  标本:民生路最高“肿”起10厘米多

  香坊区民生路下桥后的文化街至和平路路段,一侧“肿”起来的冰包最高处十多厘米。

  民生路“冰包搓板路”最具代表性,文化街至和平路这段,连绵数百米,冰包密密麻麻数不清。冰包组成的冰带,一头连着下桥口,一头连着十字路口,成了车辆的“减速带”。

  一位“轻视”冰包的行人,在车辆缝隙中横穿马路,摔了个仰面朝天,已经开得很慢的车辆紧急刹车,歪歪扭扭滑行了五六米才停住。

  民生路属于城市道路重要节点,平峰车流量也比较大,这样的街路出现冰包、冰疙瘩严重影响了该区域交通。记者在此路段观察十几分钟,有环卫工人在人行道上作业,却未见有车辆和人力对路面冰包下手。大部分路段阳光晒不到,冰层很厚,在人行道上作业的环卫工人中,竟有人还将清出的积雪扬向路面。

  沿街商家说,就因为门前的长长“冰包搓板路”,这些天,客人少多了。

 南岗区学府三道街,城管自制清雪机清冰包。

  除冰:“搓板路”正被逐段清理

  这几天,不好走的路段,一直被市民诟病。清冰雪大军也没停手,正在逐一攻克、消灭“冰包搓板路”。

  25日半夜开始,中宣街等很多路段上,履带式推土机成宿作业,冰包消除,路面交通标志也被啃豁了。

  昨天在乡政桥上,道里区、南岗区两家城管部门全天在桥上分段作业,集中清理路面上的冰包。环卫工人用雪铲掀起冰块、雪块,路中每隔两三米,就会攒起十几个小雪堆,等待拉运。

  “对付这样的路面,铲车有劲使不上”,铲车司机张忠学正驾驶着铲车帮助攒堆。从16日至今,两场雪,他和车都没歇。张忠学捡起一块4厘米厚的冰疙瘩说:“先下雪,再降温,中午又赶上小阳春,雪化成水,又结成冰,车辆一碾压,就形成了‘冰包搓板路’。”厚冰面还能够靠“山推”轧碎,薄冰面得靠人工清。

  在学府三道街,付师傅开着改装的农用机在路面上反复碾轧。因车流量大、“搓板”路况严重,反复碾轧效果并不明显。他告诉记者,这改装的机械其实能清理轧实的积雪和积冰,但白天车流量大,车跑不起来,要除冰疙瘩,至少得挂上四挡、每小时20公里以上。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