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日讯 随着大庆棚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地产蔬菜冬季自给率也明显提高。据了解,目前大庆共有棚室24万栋,蔬菜淡季自给率达65%,较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相当于比去年冬季增加了近3000万斤的供应量。
本地菜新鲜上市蔬菜市场唱“主角”
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是近日记者在大庆果蔬市场看到,本地的新鲜蔬菜已经上市了。
在东安阳光商场,蔬菜业户范永琴5米多的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生菜、香菜等三十几种叶菜。青翠欲滴的蔬菜,就像刚刚采摘的一样。她告诉记者,前些年,每到冬季她都卖山东等地的菜,现在不同了,林甸县有了地热温室后,这些蔬菜一点儿也不缺。“你看这小水萝卜,就是刚刚从林甸运来的……”范永琴如数家珍,说个不停。
在东风新村九区批发大市场,大庆温室生产的西红柿、黄瓜成了一些业户的主销产品。业户们说,冬天销售本地的蔬菜,以前想都不敢想。尤其赶上大雪天,外地菜运不进来,本地菜还供不上,菜价就会成倍上涨。今年不同了,虽然前段时间连续降雪,但本地蔬菜供应量加大,所以菜价没有大幅波动。
24万栋棚室错茬种植使冬季蔬菜供应量明显增加
冬季本地蔬菜供应充足,主要得益于大庆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棚室经济。
2011年初,市政府决定加快发展棚室经济推进“菜篮子”工程,提出快速、高效、优质发展棚室经济,用3年时间建设棚室30万栋。如今,大庆棚室总量已由原来的4.8万栋发展到了24万栋。
李秀芹是龙凤区的种植户,春季种植西瓜时为了给第二茬叶菜种植赶出时间,她在棚里覆盖多层棚膜,通过提高室温,让西瓜提前一个月上市。西瓜上市后,7月中旬再种植第二茬的芹菜、白菜、茼蒿等叶菜。通过这种“赶茬次”的种植方式,李秀芹的冷棚内一年可生产两茬蔬菜,仅她的三栋冷棚就能为市场供应万斤叶菜。
据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大庆棚室年产蔬菜约15亿公斤。这些蔬菜如果不外销,够大庆人吃上两年多。
特别是通过错茬种植的方式,一年能产两茬或两茬以上蔬菜的棚室越来越多,大庆蔬菜淡季产量明显增加,自给率已由2011年的40%提高到现在的65%。
目前,大庆80%的棚室正转入冬茬蔬菜生产期。随着农作物品种的优化、棚室管理技术的成熟,棚室冬茬蔬菜生产周期将达到4个月以上。生产周期的延长,让大庆市民在冬季也能吃上新鲜的本地蔬菜。
2亿斤窖储蔬菜为冬季蔬菜“增量”
保证地产蔬菜供应的另一个渠道是蔬菜冬储窖(库)的建设和蔬菜保鲜技术的使用。
近年来,新型菜窖投入使用后,不但避免了蔬菜集中上市带来了“菜贱伤农”事件发生,同时也丰富了市民“菜篮子”的花样。
龙凤区建兴村王大楞屯用菜窖储存蔬菜已有28年的历史,由于受温度等因素影响,传统菜窖只能存储白菜、土豆等耐储蔬菜,存储种类较单一。近几年,他们在市农委专家的指导下建造了新型菜窖,与传统菜窖不同的是,通过调节开关,就可掌控菜窖内的温度、湿度等,茄子、辣椒等果菜如今也可在窖内储存了。
另外,蔬菜窖储后,口感并不会有太大变化,不但可以避开秋季的销售高峰,在冬、春两季上市时,还可以卖个好价钱。以窖储白菜为例,其价格是秋菜的4倍以上,去除水分蒸发等损耗,同样重量的白菜,储菜的农民可增收50%以上。
据了解,大庆共有菜窖(库)1500多个,今冬共存储蔬菜近2亿斤,主要分布在大同区八井子乡和林甸县宏伟乡等地。这些蔬菜除存储的农民自家食用外,其余部分都将“走”上市民餐桌。
24万栋棚室加上2亿斤冬储菜,让大庆蔬菜供应形成了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地产菜供应量的增加,不但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也让市民吃上了更新鲜的蔬菜。另外,由于本地蔬菜供给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外地蔬菜在大庆市场的销售价格,避免了以往外地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