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4日讯 身穿略显肥大的棉马甲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头上未见一丝凌乱的发髻,她就是被东北林大的学生亲切称呼为“猫妈妈”的曹阿姨。今年60岁的曹阿姨,在林大学生公寓做保洁员,一个人独居没有儿女,生活全靠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近日,记者来到曹阿姨家中,记录下了这位“猫妈妈”与十几只流浪猫一起生活的“点滴”。
曹阿姨给小猫喂食。
照顾流浪猫已有20载
曹阿姨家只有24平方米,成袋的猫沙和猫粮占了不小的空间,她的卧室墙角堆放着旧被子、衣物,“这些东西都是好心人给的,猫冷了就往里面钻。”
见家里来了客人,几只小猫凑了过来。“最开始养猫在20年前,当时一个同事患了胃癌晚期,知道我喜欢小动物,就把家里的一只波斯猫托付给我。平时我会去喂一些流浪猫,它们也经常跑到我家来,时间一长,猫就越来越多,最多时有40多只。”
说话间,一只一直趴在衣柜上“偷听”的小猫探出小脑袋,“她叫小花,是我收养的第一只野猫的后代,跟我时间最长了。”小花好像知道大家在说它,跳下来扑到“猫妈妈”的怀里,撒起娇来。
现在,猫的“生活费”日益增多,曹阿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每个月1000多元工资,除去猫沙、猫粮和给猫看病等花销,留给自己的不到300元。由于屋子里住不下了,今年入冬前,曹阿姨花了1000元买个铁笼子,铺上棉被和热水袋,放院子里给流浪猫过夜。
为照顾猫曾延误手术
每天清晨,当时钟指向5点,曹阿姨便准时起床,给小猫倒尿盆、喂食,最后简单收拾一下,匆匆出门,三五成群的小猫会护送她上班。从家到学校的小路上,每天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她在前面骑车,后面跟着一排小猫,犹如曹阿姨的“护卫队”。
将曹阿姨“护送”到学校后,小猫们就在校园内玩耍,玩累了在路边等她下班。每天晚上,曹阿姨给在外面淘气的小猫留门。她的家,从阳台到卧室的门上都留出一个洞,方便小猫进出。
收养猫这些年,唯一一次离开猫是在那场大病。2000年,曹阿姨体检得知自己身体出了严重问题,要马上手术治疗,但是家里的猫刚生下3只猫崽,还未满月,需要照顾。她放心不下,因此手术一拖再拖,直到医生下达了最后“命令”,这才不得不把“孩子们”暂时放到自己亲戚家去。
“猫妈”感动林大学生
自从林大的学生们知道了曹阿姨收养流浪猫的故事,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学校西部志愿者协会的同学在学生食堂内定点设立了一个“爱心饭盒”,他们把学生吃剩的面包、馒头、鸡翅和鱼,在回收餐具时有选择地倒入“饭盒”,“我们志愿者轮流负责将收集到的这些‘猫粮’送到曹阿姨家,不仅给‘猫妈妈’省了钱,还给小猫改善了伙食。”协会负责人杨阳告诉记者,现在每周六他们都到阿姨家打扫卫生、帮小猫洗澡。
在记者采访快结束时,曹阿姨特意让记者给小猫们拍个照,并说:“只要它们健健康康的生活,我就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