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感动龙江候选人陈书勤:20年倾尽积蓄救助贫困学子
2013-12-04 14:07: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4日讯(记者 印蕾)双鸭山市地税局基层指导科科长陈书勤是一名普通的地税工作者。在20年时间里,她用真心和爱心温暖着一批批的贫困学子,她眼里的幸福就是孩子们个个自信地行走于天地间。

陈书勤看望资助对象杨帆和她的家人。资料图

  1995年,当时担任市地税局团委书记的陈书勤得知,饶河县有很多儿童因贫困失学。陈书勤就资助了饶河县三人班乡三人班村的失学儿童李研,直到八年后她家脱贫。陈书勤又陆续号召了单位同事、亲戚和朋友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共促成了省、市、县地税系统共200名地税干部一助一资助饶河200名失学儿童,这些孩子得以全部重返校园。

  1996年的春节,陈书勤又听说尖山区窑地兴安小学一年级学生杨帆面临失学,陈书勤算了算自己的工资每月有300元,那时希望工程项目帮一个孩子每年80元,就决定再帮一个。当她第一次去学校给杨帆送去了100元钱后,听老师说杨帆家就在路边,她决定顺路去看一看。当她钻进杨帆家低矮潮湿、四面透风、一贫如洗的小屋,看到她刚做完妇科手术躺在一堆破棉被中的妈妈和只有独臂的爸爸,陈书勤含泪掏出兜里仅有的90元钱,放到了炕上。不久,陈书勤就为杨帆送来了米、面、油和衣物。此后的十八年间,她除了分担杨帆的学费、衣物费用外,逢年过节,她都会提前准备一份和送给父母一样的物品送给杨帆家,直到杨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1998年9月,陈书琴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到黄土高坡――山西省静乐县辛村乡辛村做了一年乡村女教师。在山西的一年时间里,她克服气候、语言、饮食、翻山步行等诸多困难。山西风大,夜晚窗纸、棚纸响得像飞机;缺水,有时为了喝上水,就和学生到井边等上几个小时;每天只吃放盐的小米粥煮土豆,上面一层白虫子下面几只苍蝇;每天半夜老鼠都在她们的炕上来回巡视;白天吃不饱,夜晚睡不着……但当她看到贫困学生们晚上两人一个被挤在窑洞潮湿的土坑上,一天三顿小米粥泡从家里背来的干馒头片,上课用的是用毛驴驮来经常散架的桌椅,她的心中一下没有了自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她从拼音字母开始教初一学生学习语文,每天背课至深夜。每晚她还利用一个小时时间找一些优美的散文领同学们在烛光下朗读。坚持每天批改70本作业,一周批一次作文。刚开始,有一半学生的作文还没有她写的评语多。

  每天晚上,她给学生们送开水。看他们没有喝水的杯子就每人给买了一个。看到学生的脚趾露到了外面,就每人给买了一双棉袜。本子用没了,就买来大白纸给学生们用线缝。学生衣服破了就叫到屋子来补;学生生病,她会按时送药送水。晚自习,好多同学借一根短蜡烛的微光学习,她就买来几十包蜡烛供同学们使用。家乡的朋友们每次邮来吃的用的,她都要分给孩子们。

  1999年9月,在70多个学生震天的哭声中,陈书琴带着无尽的牵挂和不舍回到了黑龙江。从山西回来,她一直践行离别时对学生的承诺:只要你们想读书,老师一定会帮助你们到最后。十四年中,她七次回到山西看望学生和家长。为了能让黄土地上的学生们安心读书,她花光了积蓄。

  现在,陈书琴帮助过的学生都已大学毕业,他们在全国各地快乐地学习、工作着。学生李鹏已走出国门,从事中企驻外翻译工作。有5名学生考取了公费研究生。学生秦栓平踏着她的足迹,去汶川地震灾区做了两年志愿者。

  从山西支教回来,共青团山西省委、中共忻州地委为陈书琴颁发了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静乐县委、县政府授予她为静乐县荣誉公民,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全国各地无数的热心人士知道她的事迹后,都表示愿意帮助她的学生。1999年,北京大学爱心社的十一名北大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来到陈书勤所支教学校,与她结识,之后十五年里,无论身在国内国外,都一直陪她帮助学生。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