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6日讯 入冬以来,气温走低,与之同时“走低”的还有花卉消费。受节俭之风影响,本就经营成本上涨的鲜花市场,在遭遇政策“寒流”后,首次进入“寒冬”。花商们不得不放弃单位大客户,转向以市民消费为主,个人消费逐渐升温。
“鲜花一条街”略显冷清
南岗区河沟街有我市规模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除了批发市场,还有北方花王、万花集、冠芳、有间花店、森淼等近20家批发鲜花的店。这里批发的鲜花大都从昆明空运,包括玫瑰、康乃馨、百合、龙胆等10多个品种。
“这些年一直不用为客户量犯愁,赶上节庆,利润高时达30%,个别店最高可达50%,但现在生意很冷清。”回想起以往在这里做生意的日子,几家鲜花店老板的说法基本一致。过去买花的单位或个人大多会选择来这里。最主要的是,由于各家一直都有自己稳定的单位客户,以往的日子一直很好过。
三分之一花店几近“凋谢”
今冬,我市鲜花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冬季南方鲜花产量减少,加上人力、运输上涨,我市鲜花的价格较夏季上涨很多。在哈尔滨鲜花批发市场内,有12家批发鲜花的业户。以玫瑰花为例,夏季时在我市的零售价为每枝1.5元至2元,进入冬季后零售价至少为每枝3元,有的花店最高要卖到5元,规模较小的鲜花店不敢多进货。
“利润肯定减少很多”,在哈尔滨鲜花批发市场内,圣蓉花店老板邹茗宇经营鲜花生意已经15年了,积累了很多经验,拥有众多回头客。对于这场从未有过的市场变局,他始料未及。他说,去年一本发票一个月就开没了,今年两个月还开不出去一本。现在只靠婚庆、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节庆时段来加大销售量。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会务用花几乎“绝迹”,约三分之一花店销售困难,很多鲜花店积极争取普通消费者。在58同城网站,“消费满150元,全市免费配送”、“专人专车,1小时速递,质优价低”的广告语让人眼花缭乱。
鲜花销售深挖百姓需求
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关系突然被打破,很多鲜花店不适应。有的鲜花店则推出了新营销方式,转型是一种必然。
“与其坐等,不如想新办法,寻求新出路。”鲜花店老板孙女士在网上建立了销售平台,只做鲜花销售。消费者直接登录花店电商平台,选择亲朋好友所在地,实现同城快递,方便快捷,价格也有优势。一些花店还增加婚庆等服务项目,捆绑营销,还有一些花店主动“走出去”营销自己。
哈尔滨米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涛说,节俭消费对鲜花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以往“花团锦簇”办会已成过去。在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下,作为“刚需”的中低档餐饮业大都仍能经营,而鲜花消费并非“刚需”,受到市场影响的程度会更深。此次鲜花市场集体“遇冷”,也是市场重新洗牌、升级的好时机。多元化经营、品牌化服务、深挖百姓需求,才能做到“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