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男子发病众人援手 乘客放弃下车公交“变”120(图)
2013-12-06 08:34:55 来源:大庆网  作者:王智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众乘客往车下抬患者。(公交车监控截图)

  东北网12月6日讯 12月4日15时02分,101路公交车从大庆公交总站始发,目的地是大同区。当公交车行驶在途中的时候,一名乘客突发重病,命悬一线。司乘人员和乘客全力抢救,为了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5名乘客宁愿坐过站,公交车跨越6个站点,直接把病危患者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救命恩人。

  迎接好人

  12月5日早晨,记者连续接到多名读者的电话:101路公交车的司乘人员和乘客热心相助,抢救了一名突发疾病的乘客……

  当日7时许,记者与公共汽车公司东风分公司汽车队的潘迎春队长取得了联系。

  潘队长说,关于此事,她听到了当班101路公交车司乘人员的汇报。但是,具体情况还不了解。因为,4日15时02分发的那个班次,当晚在大同区“过夜”,5日8时才能返到客运枢纽站。

  随即,潘队长与记者赶往客运枢纽站,迎接从大同返回的101路公交车。8时许,101路公交车来了,记者见到了该车司机刘海坤和乘务员吕正艳。

  提起救人的事,刘海坤和吕正艳显得很不好意思。他们说,乘客遇到了生命危险,采取应急措施,是应该的。

  在司乘人员的讲述中,记者仿佛置身于当时那抢救病危乘客的一幕。


 

  突发重病

  12月4日15时02分,101路公交车准时从公交总站发车,目的地是大同区。

  与往常一样,全车乘客有30多名,司机刘海坤驾驶,乘务员吕正艳提前报站名。

  可是,车刚刚过了五星村,中间座位上的一名男乘客突然发出“啊、啊……”的声音。

  吕正艳望去,发现那名乘客抽搐一团,脸色煞白,额头上溢出豆大的汗珠。她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抽搐乘客跟前问:“您怎么了?需要帮助吗?”

  被问者没有反应,抽搐的身体往座位下滑。

  就在这个时候,后排的一个男乘客高喊:“抽搐危险,掰他的手能缓解!”

  于是,旁边一名男乘客掰抽搐乘客的右手,吕正艳掰左手。

  吕正艳说:“抽搐男乘客的拳头攥得紧紧的,而且拔凉拔凉的,无论我使多大劲儿,都掰不开。” 公交提速

  车上出现病危乘客,开始,司乘人员和乘客显得很慌张。

  这时,涌上刘海坤脑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救命要紧。于是,他扭头对乘客说:“还有3站地就是创伤医院,中途不停车行不行?”

  有两名乘客本应在下一站的张铁匠站点下车,而他们却主动说:“行!坐过站,再打车往回返。”

  公交车立刻加速,驶过3个站牌,直接奔附近的创伤医院而去。

  随后,吕正艳和好心乘客将病危乘客抬进医院急诊室。

  没想到的是,医务人员经初步检查后建议:患者生命垂危,我们抢救设备有限,最好去前面不远的红岗区人民医院。

  事不宜迟,公交车返身上路,加速向红岗区人民医院驶去。

  从创伤医院到红岗区人民医院,中途还有3站地。

  吕正艳知道,这区间还有3名乘客要下车,她征求下车乘客的意见:“我们中途不停车,下车的同志给予理解!”

  3名需要下车的乘客几乎异口同声:“救人要紧!”

  众伸援手

  公交车变成了120急救车,拒停应停的站点,急速向红岗区人民医院驶去。

  有的乘客将患者扶到座位上,有的乘客把扶他的双肩,阻止他晃动。

  有的乘客拨打120,对方回应,马上接应。

  为了争取时间,有乘客问:“谁知道红岗区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电话?好让医护人员推车在门口迎接。”

  一乘客回答:“我知道!”

  吕正艳赶忙拨打过去,与医院的医护人员约定好,让他们在门口等待。

  15时55分许,公交车赶到红岗区人民医院门口。

  果真,医护人员推着推车,拎着氧气袋在门口等候。吕正艳和五六个好心乘客,将患者抬上担架车,医护人员展开了急救。


 

  谢救命人

  苏醒后的张艳龙打手势感谢救命恩人。

  那么,患者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了吗?

  12月5日10时许,记者来到红岗区人民医院的急诊室。

  患者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他妻子正陪护着他输液。

  经了解,患者名字叫张艳龙,今年32岁,是一家物业公司的员工。

  事发当天,他去大庆火车站附近办事,返回的途中突发脑供血不足症。

  张艳龙的妻子说,多亏101路公交车的司乘人员和乘客,是他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救了丈夫一命。丈夫苏醒过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救命恩人”。

  该院急诊室的刘医生说,脑供血不足到了抽搐的程度,十分危险,幸好争取了10多分钟,不然的话,晚一两分钟都容易丧命。

  多人过站

  张艳龙夫妻再三嘱咐记者,帮助他们寻找好心乘客,日后他们要当面致谢。

  经过多方寻找,记者找到了一名热心帮忙的乘客。他叫高玉琢,是采油五厂电力大队的一名工人。

  高玉琢在公交车上扶过张艳龙,抬张艳龙下车的也有他。

  高玉琢说,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伸手,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高玉琢还说,这件事本身也感动了他,司乘人员的举动,尤其是为了争取宝贵的救命时间,多名乘客坐过站。他亲眼看到,5名坐过站的乘客,在把患者送进医院之后,自己花钱打车,往自己下车的站点返。望着这些人的背影,感动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很多人。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