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6日讯 11月24日夜间开始,佳木斯迎来了今冬的第二场大雪。截至26日8时,短短一天多时间,累计降雪量达33.8毫米,城区大部分区域积雪深度超过30公分,是哈尔滨11月16日至20日累计降雪量16.3毫米的两倍。面对这样一场降雪急、雪量大的暴雪,佳木斯清雪情况如何?27日晚,记者赶赴佳木斯,城区多条主次干道的路面情况令人眼前一亮:路面基本露本色,道线清晰可见,既无冰棱也无雪包。只有隔离绿化带和少数道路两旁尚未清运的高达半米的积雪,在无声提醒着人们两天前这座城市刚刚遭受暴雪侵袭。
12小时打通主次干道
25日晚,看着小区里深达半米的积雪,家住长安新城的佳木斯市民王女士有些担心,26日是小外孙该去医院打疫苗的日子,可这种“像是从天上倒雪”的下法自己在佳木斯生活这么多年几乎从来没见过。第二天如何带孩子去医院的焦虑让她整晚睡不踏实。26日早8时,王女士决定先独自去看看路况。踏着邻居们在过膝的积雪上踩出的一个个雪窝,好不容易走出小区来到主路后王女士的心落地了。“路面上没雪了,虽然路两边没来得及运走的积雪让路面变窄了些,但公交、出租都在跑。”
佳木斯城管执法局负责全市清雪工作的指挥协调、检查考评。副局长郝忠双告诉记者,为了迎接今年的大雪,佳木斯上到政府决策层,下到各区环卫队,都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市里在11月11日发布了《佳木斯市区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清运冰雪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4+5”的清雪机制。以向阳、前进、东风、郊区四区区政府为市区主次干道和街区巷道的清雪主力。市住房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发集团新时代公司、省收费公路管理局佳木斯管理处、分别负责全市212个物业小区、公园广场及建筑工地、出城口附近至高速路段的清雪工作。“针对往年铁路沿线清雪责任不清的情况,我们在今年首次明确将哈铁局各站段纳入清雪责任主体,负责铁路沿线两侧各50米及铁路家属区范围内的清雪工作。从而基本实现了全市清雪责任主体的无盲区全覆盖。”郝双忠介绍说,11月16日的第一场雪是边下边融化,且扬扬洒洒下了四天,所以虽说25日这场雪降雪量没有上场多,但短时骤降造成的积雪量要远超第一场雪,是对佳木斯清雪工作能力的真正大考验。“各区都提前检修好车辆和设备,全市所有操作手从25日下午就开始集合待命,25日晚,市里和各区主管领导始终在路上看情况,最终协商决定当晚21时起全市211台套清雪机械、数千名清雪人员全部上道。要求各区必须在12小时内打通主次干道。”经过整整一夜的全力奋战,佳木斯城区主次干道大部分都在26日早7时前打通。
精细化预案清雪有底气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前期的精细预案成为佳木斯顺利打胜清雪“战役”的坚实基础。
在佳市清运冰雪指挥部,记者见到了《全市各清雪责任单位清雪工作统计表》,里面详细记录了各清雪单位的出动人数、出动车辆、打通道路条数、清理清运面积、未清运数量等数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数据,各单位每天要在早8时50分前和下午3时30分前上报两次,分别汇报两时段之间的清雪工作量。他们将这些数据汇总后,直接递交给市委书记和市长。
除了市里制定总方案,各区制定的冰雪清运方案和灾害性降雪应急工作预案则更为详细和具体。在佳木斯市前进区建设与环境卫生管理局,记者了解到,《前进区冬季清雪工作网格化示意图》和《2013-2014前进区冬季清雪精细化作业流程表》是保证此次顺利开展清雪工作的法宝。网格化示意图按道路重要性用鲜明的颜色分别标出道路清雪的前后次序。在“第一时间打通道路”一栏里,记者看到长安路、中山路、顺和路等五条城市枢纽干道下分别明确写出了负责人、清雪人数和清雪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而清雪精细化作业流程表则更细致地将全区清雪工作人员和设备分成四大组。每一组负责哪条街路、使用几号清雪设备、由谁负责驾驶、谁负责外雇铲雪车和运雪车都写的一清二楚,并标明了所有人的联系方式。这套清雪精细化管理流程的制定者才春海告诉记者,往年大家一起干,责任不清,容易怠工。制定这个流程,就让所有的清雪人员有了抓手,每个人都分工明确,雪后不用反复布置,人员和机械都能自觉及时到位,真正实现了快速、机械、有效清雪。“正是全市从上到下这种责任到位、分工明确的做法,才让我们应对这样的暴雪有了底气。”已在清雪岗位上坚守11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才春海说到这儿仍是神采奕奕。
全员上阵清雪有效率
短短几天内要完成全市1996.62万平方米的清雪面积,运走厚达三四十公分的积雪,为了保证市民出行和正常的交通秩序,佳木斯的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夜以继日辛勤工作。
28日晚7时,记者来到港务码头卸雪场,豪沃大卡车、小金刚、四轮车,各式各样的运雪车辆接踵而至,卸下积雪领完雪票后又疾驰而去。领取雪票的地点是一个只靠暖风取暖、没有卫生间的简易活动房,记者在这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丽梅。同班组的人告诉记者,本来在建设局坐办公室的她是大雪来前主动要求到人手紧缺的港务码头雪场值夜班的。登记运送日期、时间、雪量,然后给司机发放雪票。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连续做十几个小时常常让人手腕都抬不起来。夜间又是运雪高峰,整整一夜不能合眼,但年过40的李丽梅却毅然放下正在读高二的女儿前往雪场。“这几天,同事们为了清雪几乎每天都只睡几小时,我当然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李丽梅笑着告诉记者。
30日晚10时,部分街路上积雪清运工作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不少过往行人得知这些清雪工人要工作一整夜都十分惊叹。记者了解到,在这场清雪战役中,有的工作人员家里老人孩子有病却没去医院看一眼,还有人直到父亲去世都没有请假一天。
佳木斯郊区住房建设和市容卫生监督管理局局长范玉欣告诉记者,为了能及时清运冰雪,郊区在原有清雪人员和机械的基础上,又从11个乡镇紧急调动了66台清雪车辆和2200名干部群众,在路上24小时昼夜不停地奋战了三天。虽然作业实行两班倒,还是有不少机械手坚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才回到清雪基地吃饭和休息。
郝忠双告诉记者,这场清雪战役能顺利完成,还要多亏全市各单位和商家的大力支持,因为门前“三包”区的清雪工作是决定整体清雪进度的关键。只有各单位在大型清雪机械上路前将门前积雪清到路边石以下,才能保证街道清雪不用二次作业。此外,全市还有105家临街单位和商家主动为清雪工人提供临时休息室。一个个“清雪辛苦了,欢迎来歇歇”的条幅,一杯杯温暖的热水,也让清雪工人们的心变暖了。对于降雪量过大,积雪不能及时运走带来的不便,更多的市民也表示理解。“正是有全市所有百姓和企事业单位的齐心合力,我们才能平稳的应对这场暴雪。”郝忠双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