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六成老人在帮子女带孩子 一张图了解“姥姥的一天”
2013-12-08 11:00:2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剑青 王明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8日讯 年轻父母让爹妈帮着带孩子,可不算什么新鲜事,只要是三代同堂,大多有这种经历,而“隔辈亲”、“含饴弄孙”这些美好的词汇,也让人们习以为常。

  为了准备这次采访,记者加入了一个哈市年轻妈妈QQ群,并在线调查了大约50位女网友,她们的孩子大多在1岁到2岁半之间。调查结果发现,只有5位妈妈是自己带孩子,其他人都是由妈妈或者姥姥带。看来让老人带孩子绝非个例,而且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然而,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又发现这些让父母带孩子的“啃老族”,情况又各有不同。第一种是自己带不好孩子,市民张女士的经历就很典型。结婚后,张女士和丈夫很快就有了一个儿子。起初,她们觉得很好玩,可两人都没什么育儿经验,既不懂得如何跟孩子“唠嗑”进行启蒙教育,遇到孩子哭这种突发状况更是束手无措。经常半夜给父母打电话,甚至上网查资料,也不解决问题。还没出满月,孩子就显得呆头呆脑的,反应比同样大的孩子都慢。没办法,张女士只能把孩子交给爸妈带。第二种是自己懒得带,图省事就把孩子推给父母。网友乐逍遥0320说,她和老公生孩子,生活质量一点都没掉,因为他俩一周七天都把孩子扔到父母那里,平时俩人吃饭、逛街、看电影,好不浪漫。想起孩子来就到父母那里瞅一眼,还免不了蹭吃蹭喝的。第三种就比较无奈,他们很想带孩子,但迫于经济压力,只能让父母受累。王先生在杂志社工作,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还算不错,妻子李女士每月也有二千多元的工资。但在有了孩子后,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如果让妻子带,就得辞掉工作,那么光靠王先生的工资,很难应付养孩子的巨大花销。至于请保姆,更是想都不敢想。迫不得已,他们就只能“啃老”了。

  说让老人带孩子是啃老,还有经济上的考量,因为这的确可以省去一大笔保姆费。现在请一个专职看孩子的月嫂费用非常高,在哈市有的高端月嫂月薪得8000元往上,即使是五六千元的花销,普通家庭也吃不消。可让家里的老人看着就不同了,吃苦受累不说,还绝不会管你要一分钱的保姆费。更何况老人在看孩子时,也经常自己搭钱,还搭得心甘情愿。碰上孩子身体不好,缺少个维生素ABCDEFG,平时生活再仔细的老人花起钱来也不心疼,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嘛。而且这笔花销,他们根本不可能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算。

  在记者进行的大量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年轻父母在育儿时之所以“啃老”,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甩手型和无奈型。“甩手型”的年轻人,大多生活能力差,连做饭、干家务都做不好,就更别说带孩子了。一句话,他们自己都还是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强,从上学、工作、买房、办婚礼,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对如何为人父母更是一窍不通。要孩子时,他们并没有“孩奴”似的心理负担,哪怕经济不够条件也要生,而对孩子如何照看,更是心理估计不足。等到孩子出生,他们既想继续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又不乐意整天围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操心。孩子咯咯笑时他们觉得好玩,孩子哭闹时他们就心烦了。怎么办呢?交给父母吧,丝毫不考虑他们能不能承受。他们不是没有想,是不会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结婚生子并没有让他们真正长大。

  相比之下,“无奈型”的年轻人顾虑得要多一些,也更具有普遍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夫妻无论哪一方花上两三年在家看孩子,再出去找工作就掉队了。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反映的问题很现实:男主人公果然要到非洲拍狮子,女主人公桃子要到法国学习婚纱设计,都是为了以后在职场上不落伍。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全职妈妈”,而不是过去的“全职太太”,说明女人婚后更多是围着孩子转。但这就需要老公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基础,一人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人,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点。那么孩子谁看呢?请保姆一是太贵,经济上负担不起,二是他们不信任保姆,一旦家里没人,恐怕保姆不会真心对待孩子,就只能请老人出马了。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