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8日讯 下岗职工刘丽,如今已成为园艺社区的一名助老员,每月可以从政府部门领到420元的补助金,“能在社区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有了政府安排的工作,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起这份工作,刘丽总是激动不已。
齐齐哈尔市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今年前10个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6万人。3.1万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帮扶,走上了社区助老、助残员、交通协管员、保安、保洁、保绿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就业难题。
开通政策通道扩大就业之门
齐齐哈尔市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援助专项行动,以实施培训促进就业、抓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包括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等方面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今年初,市劳动就业部门带着问题深入企业、社区、乡镇、农村、培训机构等基层单位,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和职业技能培训效能等方面工作开展深度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7条工作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同时,对现有50个创业孵化基地加强运作和管理,认定一拖东方红、齐轨道交通和建华厂医院等单位和产业园区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和用工服务。截至目前,百花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已帮助近500名大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创业。
积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今年将小额担保贷款享受人群从单一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扩大到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各类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贷款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分不同人员可借款5万元、8万元和10万元。今年前11月发放贷款2.67亿元。
拓宽就业渠道服务重点人员
2009年毕业于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高海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得知国家大力实施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立即为他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帮助他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班,并为他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现在高海东经营的“东东水族馆”品种多,花色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已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5995人,其中通过开发农合助理员、公安助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1000多人。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200多人,自主创业800多人,灵活就业1300多人。
全市还通过实施就业援助彩虹工程和开发劳动就业、社保、医疗、农保、失业保险、仲裁等基层公益性岗位,累计帮助3284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建立71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今年前10个月,共安排就业见习613人,落实补贴资金193万元。
重视困难群体帮扶零就业家庭
为帮助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齐齐哈尔市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对零就业家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困难家庭失业人员、残疾家庭,进家入户摸底排查并进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对有提高素质和技能要求的人员,通过落实灵活就业补贴、开展就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其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对那些提高技能无望、竞争就业能力差等特别弱势的人员,通过购买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对其进行托底安置。今年前10个月,消除零就业家庭546户。预计全年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万人,完成年计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