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讯 在香坊区旭东街早市和六顺街早市,农民郑洪峰摆摊卖大米,顾客总是络绎不绝。与销售普通大米摊位不同的,他将稻谷运进城,在早市支起脱粒机加工再出售。这样一种特殊的销售模式,让他一天多卖出大米千余斤。

郑洪峰在用脱粒机加工稻米。网友秋枫供片
香坊区六顺街上,寻着机器的轰鸣声,就能找到郑洪峰的摊位。摊位旁围满人,为买米排起长队。现场,按下电钮后,郑洪峰将稻子装进脱粒机,伴随轰鸣声,一粒粒脱了壳的大米从机器中“迈”出来。
脱壳的大米没有平时看到的米颜色鲜亮,尾部还带着淡淡的小黄点。买米的市民说,这米每公斤6元,现场脱壳,吃着放心,几位家在附近的老人吃好了这米,一张口就要50斤,郑洪峰呼哧带喘地给送到楼上。
郑洪峰一直做大米生意,每年11月初,从五常市拉林镇进几万斤的“稻花香”,在当地加工装袋运进城销售。但近几年,市场竞争激烈起来,最多时,他一天才卖出七八百斤。他在网上看到,沈阳、吉林等地有不少人现场加工新米,都尝到了甜头,而本地市场少见,于是,他花26000千余元,托朋友买了两台稻米脱粒机,收购了新稻谷,一同运到市场,边加工边销售。
这第一次尝试,让郑洪峰尝到了大米的甜头。两个月来,每天的销量达到1800余斤。他说,现加工的米不好看,加工过程没有任何添加剂,也未经打磨抛光,保留了大部分胚芽,所以营养高,这也是他的米受欢迎的原因,从11月初至今,已经卖出十几万斤了。
方正剑叶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农业科技标兵丁佩剑介绍,利用小型机械现场脱壳,这种米介于糙米与胚芽米之间,在农村俗称“小碾子米”,因保留了米衣和部分胚芽,营养价值比精米高很多。“吃精白米等于白吃米”,丁佩剑说,稻米在加工过程中,采取碾米、抛光等工艺,大部分营养已丢失了,而现场加工的稻米营养价值相对高,在我市十多年前曾出现过,但也因市民长久认为“精米好”的误区,失去了市场,但食用“小碾子米”是趋势,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