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五种森林草食动物中野生梅花鹿、原麝已难见踪迹
2013-12-11 08:47:0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董艳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1日讯 我省现存的5种森林野生草食动物,如今生活得咋样?日前,由省林业厅林业监测规划院历时10年完成的课题《黑龙江省北部林区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生境监测研究》通过专家鉴定,研究显示,5种动物中野生梅花鹿、原麝数量极少,已基本看不到了,驼鹿、马鹿、野生狍三种动物,种群数量均有增加,其中狍子数量增加了近一倍。

采集到的驼鹿粪便。

  昨天,课题组负责人赵鲁安接受本报专访,讲述他们追踪森林动物的故事。

  追踪10年

  绘出32块栖息地地图

  据赵鲁安介绍,课题研究区域为我省北部的黑河地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这里人为干扰较小。研究人员在25个国有林场,确立了野生动物典型生境标准地32块,带着GPS定位仪,研究人员对野生马鹿、驼鹿、狍展开了历时10年的艰苦“追踪”。冬来暑往,研究人员据此完成了三种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分布图的绘制、种群数量的计算及动态分析等。

  近距离跟踪

  收获粪便如获至宝

  跟踪野生动物可不易,尤其是善跑且极警觉的鹿科动物们,基本上不等见到“庐山真面目”,人家没影儿了。而为精确定位每个被跟踪对象,痕迹要求得是48小时内的。冬天看雪地上的足迹,过了48小时的雪窝,边缘就会被晒化发硬;动物的粪便冬天在雪地里还好找,夏天就难了。

  今年6月的一天,赵鲁安和同事在黑河地区727林场,幸运地“偶遇”一驼鹿。这是一个草木丰盛的山坡,正适于草食性动物栖息。出于习惯,赵鲁安向远处望去,一头成年驼鹿的身影直入眼帘!

  “有入侵者!”敏感的驼鹿立刻起身回眸,但很快便跑掉了。此时,赵鲁安还没来得及掏出相机。他们爬到山坡上,发现了驼鹿刚留下的“最新鲜”的粪便。而此时,驼鹿已跑到了下面的山谷中。

  这也是研究人员跟踪野生动物距离最近的一次,它们太警觉了。


  与森林共生

  偶尔也讨扰一下农家

  这些“大动物们”,现在都喜欢在哪儿生活呢?

  研究人员发现,驼鹿从不远离森林:春季,多在针阔混交林、柞树林等处活动;夏季,尤其喜欢在山涧溪流、植物茂盛的低洼地和沼泽地活动;冬季,则喜在有阳光的阳坡采食……而马鹿,则喜欢在林间草地及溪谷沿岸活动。

  狍和马鹿的生活环境较接近。它们在饮食习惯上,除了喜吃嫩树叶外,秋季的蘑菇、浆果,以及附近农民种的白菜、萝卜、玉米,也是它们的最爱。它们的共同天敌是豹、猞猁和棕熊等。

  赵鲁安说,有意思的是,现在大型野生草食动物因与人类接触多了,也在“与时俱进”地进化,原来的“傻狍”是一喊就站住了,现在听到动静早跑没影儿了。这也是逐渐形成的一种生存本能。

  天敌少了

  狍子马鹿驼鹿都多了

  据最新调查,狍、马鹿、驼鹿现在的数量分别为:9857头、456头、330头,与2000年相比均有所增加。

  10余年来的监测显示,研究区域内,东北虎、豹、狼等种群在调查中没有记录,或因其分布区域的萎缩种群数量极少,或种群或个体在区域内没有分布。猞猁、金雕有少量分布,但种群数量极少。因此,大型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天敌对其种群的影响已经较小了。

  赵鲁安说,这些草食性动物的增加,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态林管护的实施,不允许采伐天然林,保护了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调查发现,野生动物们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生活环境干扰小。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