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1日讯 近日,通河县人民法院蚂螂河法庭在县司法局驻法院人民调解室、县土地局凤山镇土地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仅用30分钟时间,就为通河县凤山镇宏兴村村民袁淑珍、张利平调处了纠纷,化解了两家三代人三十年的积怨。
11月1日,蚂螂河法庭受理了原告袁淑珍与被告张利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经过调取县公安局行政案件卷宗,走访凤山镇政府、宏兴村委会及部分村民,法庭发现这起案件并非一起简单的赔偿纠纷,而是作为东西院邻居的原、被告双方,自1983年起他们各自的爷爷就分别带领儿孙争夺地界,30年来多次发生械斗,医疗费支出高达10余万元。这次来法院起诉,就是因为不久前通河县凤山镇党委、政府再次牵头,协同土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二十余人,出动六台警用等办案用车为其处理纠纷时,双方当事人现场发生肢体冲突各自受伤产生的医疗费用赔偿纠纷,两家的积怨已结下了三辈子、30年。
鉴此,蚂螂河法庭庭长于可心、副庭长袁海峰等同志当即合议,大家认为,本案如果就案办案,仅去处理医疗费赔偿纠纷,而不是考虑执法的社会效果处理杖界纠纷,从矛盾的根上解决问题,今后两家械斗仍将继续,争战不止。于是两位庭长向主管领导李伟书记汇报,李书记指示此案从考虑执法的社会效果方面出发,先中止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审理,马上处理杖界纠纷,一次性解决问题。于是办案人员兵分两路,袁海峰副庭长去凤山镇政府、凤山派出所了解双方多次纠纷发生经过及处理情况,并去纠纷现场实地测量;庭长于可心则去通河县土地局、房产局调取两家关于宅基地土地证、房照等历史证据材料。通过调查得知,由于两家长年纠纷,县土地部门多次测量不成,根本没有为双方颁发宅基地土地证。因此两家三代当事人均不知道自家房基地面积多少?也不知道原始杖界应该在哪?于是祸起萧墙,相互提防,相互怀疑,积怨厚重。几十年来,东西院紧相邻的邻居关系如同两座弹药库,稍碰即爆。不仅如此,双方当事人还长期上访,县主管领导接待批示,凤山镇党委、政府多次牵头土地、公安等部门调解未果,双方当事人成为凤山镇上访老户。
找到了根源,于可心庭长专门同县土地局局长进行了交谈,向其释明了纠纷原因。但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几十年来土地界线没有文档记载,土地部门重新丈量、颁发土地证也很困难的具体现状,于庭长决定发挥调解功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从专攻当事人思想方面入手,打开双方内心纠结。于是一连几天,法庭干警冒着大雪,坐在当事人炕头上,苦口婆心的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直到深夜。最后商定,由原告准备铁丝网、八号线;被告准备水泥杖桩;双方清理现场,准备夹杖。2013年11月9日,蚂螂河法庭三名干警,连同法警队二名同志;人民司法调解室曲铁东、张海涛两位调解员;以及县土地局凤山镇土地所张英军、何强、邵新刚同志;宏兴村勾景和村委会主任到达现场。按照于庭长确定的界限,大家同当事人一起划线订钉,拉绳埋桩,挂网绑扣,两家院内八根杖桩竖起,一片红红的铁丝网杖片拉开。所有参与纠纷调处人员,连同在场围观的宏兴村村民心头,都如同天空中漫天飘舞的雪花,浪漫、剔透、晶莹;原、被告双方心中,三十年的积怨30分钟化解;袁淑珍与被告张利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原告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