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七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013-12-15 10:56:3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背景】民革省委提出的《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建设的建议》为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由省政协主席杜宇新负责督办。为推进该提案办理落实,杜宇新带领省政协调研组赴部分地市调研,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协商。并建议抓住建设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重要机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加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建设,将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通过金融手段进一步转化为资产优势、资本优势和资金优势。

  黑龙江日报12月15日讯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全省农村工作大局。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通过落实国家财税、金融扶持政策,推进包括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全省农村金融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省政协调研组认为,尽管我省农村金融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方式仍是农村需求拉动的银行贷款增长,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充足、开放力度还不够,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仍需加强,农村有效担保物缺乏,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仍然滞后,农村地区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农业保险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农村金融监管资源配置不足,农村金融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七个方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关键词1】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总体方案,建议我省应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结合“四化同步”的国家战略、农业经营方式的持续改善、土地等要素配置方式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2】多层次、多样化农村金融机构

  建议发挥省政府主导作用,以股份制为方向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督促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在农村的网点布局建设,提高网点功能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在我省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推动商业银行加快对我省的涉农融资业务发展;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物权登记融资服务中心和民间资产管理公司。

  【关键词3】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基金组建工作,推动北大荒集团等省内大型农业企业、省内金融机构设立农业产业基金。二是建立我省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三是组织涉农企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利用各类交易所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开辟直接融资新通道。

  【关键词4】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组建一家省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探索建立互助合作、互惠互利保险模式;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提高我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进一步降低农民负担比例和省级财政补贴比例;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马铃薯、森林保险和肉牛、生猪品种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品种并在我省率先试点。

  【关键词5】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以涉农业务为主,给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内的各涉农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对重点涉农业务的补贴,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快农村各类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重点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融资业务。

  【关键词6】提高农民信用等级,建立农村信用体系

  调研组认为,我省开展农村金融工作,必须充分挖掘农村、农民的自身潜力,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可以学习借鉴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7】加强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建设

  全国现已着手研究建立中央地方双层金融监管体制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我省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建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其落实省委省政府金融工作部署的能力。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