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2月16日讯 全市目前累积发放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14.57亿元;与校企联合开展了“百名女企业家牵手千名妇女创业就业行动”,建立两处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13家企业建立“送岗位爱心企业”关系,4000多名妇女及女大学生实现了创业再就业;由政府买单的“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对农民工进行家政培训,多年来共培训30000余人……
这些数字的背后,跳动着鹤城大地上广大妇女就业创业的激情。针对当今就业压力十分艰巨的严峻形势,市妇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思想上重视妇女就业创业,从政策上鼓励妇女就业创业,从服务上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行动全面展开,一曲曲创业带动就业的精彩乐章在鹤城这片热土上奏响。
“妇女们需求什么?”、“如何让她们真正感受到‘娘家’的温暖?”……市妇联就针对此类问题多方求解。经过广泛的实地调查,最终答案就是:“健康、文化娱乐、相夫教子、创业致富等方面知识需求。”
为满足广大妇女的各种需求,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展开了异彩纷呈的教育培训活动。利用农闲和科普之冬等有利时机开展农业科技和文化教育培训;对外出务工妇女和下岗失业妇女,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集中组织收看妇女教育课程。同时,深化“家庭教育巡讲龙江——绿阴行动”,经常性地开展家教辅导讲座,提供家教咨询服务,提高妇女家教本领。
甘南兴十四村作为我市典型的妇女“好娘家”,钻研出一套“三靠”致富秘诀,一靠党的富民政策、二靠科学发展、三靠全体妇女拼命干。生活在兴十四村的1800名妇女在“娘家”率领下,各展所长,全村90%的妇女进入村办企业上班,如今已有100多名妇女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不仅如此,村里还利用100栋日光节能温室和300栋阳光大棚,建起了巾帼科技果蔬示范基地,动员80多名妇女发展棚式经济,走上了绿色兴家之路。
几万元钱在有些人看到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可真正用到农村妇女创业上它起的作用可不小,像一颗火种,更是一种支持,激励着妇女姐妹们克服一切困难去创业,创造无限美好的幸福生活。
家住依安县富饶乡黎明村妇女陆书芳,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很清贫,前几年靠养殖黄牛为生,但是收益并不高。一次偶尔的机会,她发现别人家养殖奶牛挺挣钱,自己也想试试,可苦于没有资金,便找到妇联求助,妇联为她提供了2万元财政贴息贷款,她一次性购进3头奶牛,在她和家人的精心饲养下3头奶牛当年全部出奶,而且有一头奶牛还下了一个小牛犊,一年下来,总收入达到了25000元。看到陆书芳养殖奶牛成了万元户,村民们纷纷前来学习经验,也相继加入了养殖奶牛的队伍,一时间,黎明村成为全乡最大的养殖业专业村。
谁说女人一辈子只能围着锅台和孩子转?在市妇联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支持下,一个个妇女创业能手不断涌现。甘南县农民焦洪丽自2002年养第一头奶牛起便得到了县妇联发放的小额贷款,2008年她和丈夫创办了养牛合作社,逐渐扩大规模,带领周边妇女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龙沙区大民村村民李丽晶是一个敢想、敢干、致富路上敢为先的巾帼致富带头人,自2001年至今,一直细心经营着养鸡厂,每遇资金困难,龙沙区妇联都会协调龙南信用社帮助她解决难题,渡过资金难关,李丽晶的养鸡厂如今年产量达30000只蛋鸡,年产鸡蛋达100万斤,年创效益30万元,使她成为龙沙区有名的养鸡大户。
既帮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市妇联大力实施技能培训援助就业,积极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组织困难失业妇女参加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丰富的就业培训和岗位开发,为困难妇女群体开启了一扇扇就业之门,帮助他们走出了困境。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口头禅曾几何时颇有“市场”。可如今,在鹤城,抱这种态度生活的妇女早已难觅踪影。市妇联积极搭建就业、创业舞台,改变了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只能围着锅台转的形象,激发了她们走出家门干事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