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媒体曝光台
搜 索
冰城暴雪过去近一个月 背街背巷还是“溜光大道”
2013-12-18 11:36: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雪梅 左靓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8日讯 距离哈市上一场暴雪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哈市主干街路基本都见“地皮儿”,但仍有些背街背巷清雪效果不如人意。记者走访多个区发现,不同区背街背巷清雪程度不同,有些背街背巷地面的冰包厚度达三四厘米,并和周边的主干街路出现错层,对此负责背街背巷清雪的街道办相关负责称,一直在清雪只是受多种原因影响,导致积雪仍未清完。

  哈市道外区北十道街

哈市道外区中马路

  部分背街背巷冰包遍地

  16日,记者走访了哈市道外区小维新街、南大六道街、北十道街、北十二道街等多条背街背巷发现,这些街道均有积雪冰包、行人车辆通行较为困难。

  在哈市道外区东莱街与小维新街交口记者看到,东莱街上的积雪已经清完,露出了地面,而相邻的小维新街上却有着厚厚的冰层,这个冰层与东莱街形成了一个较小的缓坡,记者走在该条街上发现冰层并不平整,呈波浪形,行人和车辆路过时都小心翼翼。一位在附近居住的市民告诉记者,上个月下大雪后,也有人来清过雪,但效果并不好,积雪被压实后形成一个个大冰包,由于车多,这些大冰包被压实了,非常滑。

  在北十二道街,街上的积雪已经被压实,路面经过阳光的反射跟镜面似的,而且压实的积雪并不平整,呈现出一道道冰棱。“太滑了,今年雪大,但旁边的街道清得也挺好,为什么就我家附近这几条街清雪这么差呢?”在北十二道街居住的市民孙先生很不解。

  南大六道街、北十道街等多条背街背巷也是同样情况,被压实的积雪已经形成较厚的冰层,最厚处可达3厘米,和周边的主干街道差距明显。

哈市淮河东路

升平街(左)与大新街(右)交接处

  环卫办:资金投入不一样

  “在上一场暴雪中,我们已经花费了近40万用于清雪,但有些背街背巷仍效果不明显。”哈市道外区太古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办事处负责的辖区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C类街道6万平方米,B类街道8万平方米。今年清雪成本上涨了,去年雇货车拉运费在300元一车,今年就涨到了330元一车,目前已雇了近1000台车,对于一些难清理的冰棱还需要钩机进行碾冰刨冰,这些大型机械都是按小时收费,每小时150-350元不等。

  “雇1000台拉雪车需要33万,人工、大型清雪机械都要钱,一共加起来将近40万,除了区里的拨款外,办事处还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这对我们来说压力挺大。而且临街商铺门前四包要求清雪,但清雪之后还得我们雇车拉运,这些都要钱,到现在为止我们收上来的清雪费还不足10%。”该负责人说。

  当记者问及每平方米的清雪成本是多少钱,该负责人表示:“每平方米具体的清雪成本没算过,区里给投入的清雪资金也不太方便说。”

  而哈市东莱街道办城管科一位刘姓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清雪资金不够,我们就得自己补。道外区和其他区清雪资金不一样,并不是按大中小雪拨款,而是按每场1元/平方米拨款,以本辖区为例,8万平方米的清雪面积就拨8万元,而实际我们清雪已经花了20多万。”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哈市道里区清雪按大中小雪程度不同拨款费用也不同,对于11月中旬的暴雪来说,按每平方米1.8元拨款。

  街道办:

  缺资金清雪费收不上来

  哈市环卫办副主任孙明磊告诉记者,今冬清雪将哈市的街路划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类别的道路有不同的清雪标准,背街背巷属于C类,由街道办负责清理。对于降落暴雪A类街路要求即下即清,清雪的标准要“见地皮儿”,而对于C类街道,要求是不影响车辆通行。

  为何同样是C类街路,不同的行政区域清雪却有差距呢?孙明磊表示,不同的行政区对于清雪的资金投入也不同,如道里、南岗等区投入资金可能相对较大,而道外投入则相对少些。

  “有的区清雪每平方米可能投入3块多钱,有的区可能就1块多钱,这肯定会造成清雪上的差距。”孙明磊说。

  一直在清雪至今未清完

  “上个月下完暴雪后,我们一直都在清雪,但到今天也没清完。”道外区东莱街道办刘姓工作人员说。

  他说,他们辖区内清雪确实存在一定困难,比如受环境限制,小道比较多,这样的小道大型清雪机械进不去,就全靠人力来清。除了外雇人员,办事处的所有人都到一线去清雪,直至目前,还有一些背街背巷没有清完。

  “我们辖区小道多,清雪前首先要将停在小道内的车清走,还需要专人封道,有时候白天小道车多,不方便封道只能晚上去清,这也给我们清雪造成一定困难。厚冰层是因为车辆的碾压造成的,但小道清后能基本保持道路平整。直到目前我们也一直都在清雪。”刘姓工作人员说。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