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2日讯 满是油污的厨房你还自己擦吗?临近春节你还会请假在家戴上帽子围裙亲自大扫除吗?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当然不用,交给计时工搞定。
1999年,随着家政服务走进冰城市场,一个叫“计时工”的新工种渐渐被人们所熟知。擦玻璃、打扫厨房、收拾卫生间、洗衣服……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儿,你都可以交给她们完成。
报达家政一位资深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计时工从出现到被人们接受约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她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家政公司刚刚成立时,公司只有一个小小的办公室,计时工也仅有十几个人,来请计时工干活的用户寥寥无几,有时一天也派不出去一个单子。
那时候,很多市民还不知道家政公司“卖”得是啥。一些人看到挂在门口的牌匾,甚至会好奇地进来打听一下:家政是干啥的?当得知是帮人做家务活儿时,一些人的反应是:可以花钱找人干家务了,真好。还有一些人的反应则是:干家务活儿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花钱找人干?太不会过日子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民对计时工的态度截然不同地分成了这两种,一些人开始尝试找计时工干活,在看着她们挥汗如雨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时,用户发出赞叹:这钱没白花,省心省力又省时。
市妇联家政景平主任介绍说,早在2000年左右,请计时工的用户八成以上是年轻人,做教师、空姐、销售等职业的用户特别多。渐渐地,有中年客户开始请计时工,看着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开始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推荐:别自己干了,累够呛,还整不干净,花钱找计时工干挺好。再后来,大量的老年用户加入到请计时工的队伍中。景平主任说,老年用户的加入标志着计时服务开始全面走进市民的家中。一些老年人起初对计时服务持有抗拒心理,总感觉花钱请人干活儿,不是那么回事儿,是“不会过日子”的体现。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请计时工的老人越来越多。
2002年左右,哈尔滨的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记者从省家政服务协会了解到,我市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一千余家,其中有报达家政、市妇联家政等较大型的家政公司,也有很多区级和个体的家政公司。
记者从报达家政公司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公司已从最初的一个门市发展到了20家分分司,公司共有计时工1100余人,2013年累计派工9.6万人次。逢年过节,计时工预约十分火爆,有的星级服务员甚至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
一句话调查
你为什么请计时工?
@小资女:平时上班太累了,家务活干不动。
@海阔天空:擦厨房和卫生间,自己擦不干净。
@粉嫩女人:给地板打蜡。
@阿琳:没时间做家务。
@小美姑娘:计时工干活又快又干净,习惯了。
你多久请一次计时工?
@天蓝蓝: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
@喵星人:平时很少请,只有过春节前才请。
@玩偶布丁:家里太乱了就找人来干一次活。
@笨笨鸟:每月请计时工擦一次厨房。
@吾爱吾家:每周二周六请两次。
我的计时故事
计时工是我家“编外成员”
陈燕,36岁,家住群力海富第五大道
陈燕是一家通讯公司的部门主管,记者问她是从何时开始请计时工的,她想了很久说,大约得有个七八年了吧,真的记不清了。
陈燕第一次请计时工是同事介绍的。那时,跟她同办公室的年轻女孩无意中跟陈燕说,昨天我找了一个计时工,把我家彻彻底底打扫了一番,特别干净。陈燕听后动了心,她心想,自己家也很久没彻底打扫了,由于工作忙,以前都是利用周末休息时干家务活儿,每次都累得腰酸背痛,干脆也请个计时工好好收拾收拾。
那一次,陈燕找了两个计时工,一共干了4个小时,把家里全都清扫一遍。只那一次,陈燕就服了:厨房里的锅擦得雪亮,最难擦的排烟灶和炉具也都光亮如新,家里的地板和卫生间的每个角落都一尘不染。虽然支付了56元的计时工费用,但陈燕和家人都感觉,这钱花得挺值。
打那以后,陈燕每隔两周便打电话找计时工上门打扫卫生,感觉自己完全从家务活儿中解脱出来了。2009年,陈燕搬新家了,从道里区建国北二道街搬到了群力新区的高层住宅,房子大了,装修也更豪华了,她还是坚持每周请一次计时工。陈燕笑着说,现在,计时工已经成了我们家的“编外成员”,不可或缺。
对于请计时工,陈燕认为是一个必然趋势。“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根本没时间干家务,请计时工虽然花点钱,但是节省了时间,能多陪陪老人和孩子,非常划算。”
从“粗活儿”到“细活儿”
韩霞,49岁,市妇联高级家政服务员
韩霞在市妇联家政算是一名“老计时工”了,从事这个行业7年多的时间。2006年,下岗后的韩霞经邻居介绍做起了计时工。
韩霞直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用户家干活儿,那是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大约有三十多平方米,厨房很狭小,容不下两个人并排站着。用户家里很乱,应该是很久没有仔细打扫过了。当时,用户家里有一位老人,见儿子找人上门来干活儿,一个劲儿地责怪儿子,说他“乱花钱”、“这个活儿自己都能干”。韩霞没吱声,她几乎是片刻不停地干了一下午,把厨房全都擦了出来,卫生间也用五洁粉全都擦拭干净,还把家里的衣服等凌乱的物品收拾整齐。
韩霞刚干计时工那会儿,到用户家干活儿总感觉被“全程监视”,很多用户就站在她的身边“盯”着她,生怕她“偷懒”。到后来,用户都习惯了,只告诉她哪里需要收拾,便转身去看电视玩电脑了。如今,还有一些用户放心地把家里的钥匙交给计时工,让她们定时上门打扫。“这或许就是用户对我们从最初的不信任到现在完全信任的表现吧”,韩霞笑着说。
干计时工久了,韩霞最大的体会是工作内容“提档升级”了。以前,到用户家干得最多的活儿是擦厨房的油污和卫生间的灰尘。但现在,韩霞常常会到“高档”住户家中服务,用户家的房子有二三百平方米,而她的活儿也变成了保养真皮沙发、给地板打蜡、擦拭古董、保养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