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5日讯 走进尾山农场居民谷宏亮的家,漂亮的厨房跟城里一样,燃气管道直接铺到家里,想用的时候一按开关就点火做饭。特别方便,一个月比用液化气还省四五十元。今年9月26日,农业部组织的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在尾山农场召开,吸引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如今,农垦北安管理局依托国家级百万亩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以及全面积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建设,正在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循环经济之路。
秸秆利用构建清洁能源环
在农垦北安管理局,以往难处理的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通过循环改造,都变成了清洁能源。
在尾山农场燃气站,秸秆经过机组变成了燃气,输送到居民家中。这是尾山农场今年落实的四个清洁能源示范工程之一。秸秆固化、秸秆供热和秸秆粮食烘干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四个能源转换项目每年消耗玉米芯300吨,消耗玉米秸秆固体成型燃料3500多吨,相当于1万亩地的玉米秸秆产量。产气量能达到50万立方米,可为居民提供生活燃气,除了能给一个居民区供暖外,还能烘干粮食1万吨。集成应用成熟可靠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让秸秆转化成清洁能源,构建“清洁能源环”。以前,豆秸只能做烧柴,今年,农户打成包卖给农场,一垧地能多收入500多块钱。
大面积高燃烧值秸秆作物连片种植和农垦特有的“六统一”种植模式,让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看到了合作商机。利用周边农场丰富的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提供发电原料,项目达产后,年发电量2亿度,可以利用和消化秸秆20万吨,相当于40万亩土地的秸秆产量,每年可以节约原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多吨。
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院长朱明说,黑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秸秆或者养殖以后形成的粪物等,不应把它当作废弃物,而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这些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能使北安管理局获得更高收益。
牧业废弃物链接有机产业
近年来,农垦北安管理局大规模小群体养殖业蓬勃兴起,仅奶牛存栏就已经达到5万头。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成为困扰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难题。北安管理局在牧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让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到经济产业体系中。
赵光农场饲养奶牛10000头,每年产鲜牛粪10万吨,他们利用牛粪养殖蚯蚓,蚯蚓可以用来饲喂蛋鸡,生产出的蚯蚓鸡蛋在市场最高价每斤能卖到5元以上。另外,蚯蚓吃完牛粪可以生产出有机肥,还田再生产出有机农作物。同样是奶牛大场的长水河农场,把牛粪当作招商优势,引资建设了一家有机肥造粒厂。他们利用畜禽粪便生产高效有机肥,年处理牛粪5万吨,生产2000吨高效有机肥,用于农场的有机种植。红星农场近几年种植有机作物亩效益比常规作物高100元至150元,有机产业园对有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工厂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协议,保证种植户的效益。据了解,畜禽粪肥产业链的拉动,可消化北安管理局现有存栏5万头牛的50万吨牛粪,可年产蚯蚓鸡蛋3.27万吨,生产有机肥30万吨,创造年增加值6.6亿元,年利润3亿元。
工业废弃物衍生新产品
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也大量产生,成为破坏环境的污染物。北安管理局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利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再利用,不仅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随着马铃薯收获结束,北大荒二龙山薯业公司迎来了新一轮的加工季。跟以往不同的是,这家公司今年的产品储存库中多了一样新产品——马铃薯汁水蛋白。马铃薯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都高于一般谷类作物。他们投资1.5亿元上了马铃薯汁水蛋白提取项目,通过对有机物的分离、提取,使工业废水变成可以直接进行农田灌溉的无污染水。他们还通过有机肥加工项目,对薯业公司另一大废料——薯渣进行循环利用。通过畜禽粪便和薯渣发酵做成有机肥,每年生产有机肥5万吨。
“循环经济模型”让各类产品在各自的循环之中环环相扣,完成了产业链上的吃干榨净,物尽其用。
龙镇农场现代化奶牛小区,喂养奶牛的饲料是龙绿公司加工甜玉米产生的边角废料,用经过发酵的废料饲喂奶牛,水分、糖分都很高,牛吃了产奶高、奶质好。龙绿公司一个生产周期下来,可以产生工业废料1000多吨,这些废料用于畜牧业生产相当于150亩青贮饲料的产量,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0多万元。农垦北安管理局通过区点结合、点面配套的实践,拓展了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使循环经济发展在试验、示范、带动中助推了全局循环农业整体升级,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循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