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6日讯 “嫁给我吧!”心形的蜡烛透着幽幽的火光,四射的焰火瞬间照亮了夜空。一位年轻男子手捧娇艳的玫瑰花,单膝跪地,将钻戒戴在女友的无名指上……这个在电视剧里赚取无数观众眼泪的经典桥段,如今正在现实生活中屡屡上演。
百年老街、松花江畔、大学校园……“求婚戏”一幕接着一幕,引来当事者感激涕零、围观者唏嘘感叹的同时,还给婚礼策划公司开辟了新的“求婚策划”来钱之道。

不少年轻人认为“无求婚的婚姻不完美”
“前几天男朋友向我求婚了!”24岁的小王逢人便分享这个喜讯,“现场太让我感动了,让我终身难忘。”
小王和男友相处了6年,两人商量在2014年牵手终身。打算领证前,小王有点遗憾地说:“你还没向我求婚呢!”“可能是经常看韩剧、偶像剧吧,总是被里面浪漫的求婚情节感动哭,我就想,如果也有人能向我这样求婚该多好。”
可男友却有不同的想法:“相处这么长时间了,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干吗非要走形式呢。”但为了让小王没有遗憾,男友还是秘密筹划求婚。
10月的一天傍晚,男友约小王漫步母校哈商大校园,当绕过一面墙时,突然几束灯光聚焦在小王身上,她面前,两排蜡烛隔出一条小道,道路的尽头是蜡烛摆成的“心”。“我脑袋一片空白,蒙了!”小王说,直到男友捧着玫瑰花单膝跪下,大声喊道:“亲爱的,你愿意嫁给我吗?”自己才哽咽着说出了:“我愿意!”
小王看到,求婚现场来了好多两人的好朋友,这些蜡烛、鲜花都是他们提前准备的。
记者了解到,和小王有着同样想法的年轻人为数不少,主张“再不疯狂就老了”、“一辈子就一次,花点钱值”。他们大都表示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希望留下一个美好回忆。
求婚大戏,多在地标建筑、有纪念意义地点上演
除了大学校园外,作为哈尔滨地标的中央大街,今年也多了新的功能——成为年轻人求婚的“胜地”。
记者了解到,中央大街上的几块LED大屏幕,几乎每周都有求婚短片播出。负责文化街角和中央商城大屏幕的某广告公司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开始,来要求用大屏幕配合求婚的用户明显增多,夏季时几乎每周都有一次。每逢“521”、情人节、光棍节等特殊日子,一天求婚好几场。“多数都是‘85后’,从策划、准备到实施,往往要半个月。费用以时间长短收取,不少都在千元以上。”
“求婚热”催生求婚专职策划生意
据我市一家婚礼策划公司专门负责求婚策划的工作人员介绍,往年公司只能接到两三单求婚策划业务,都是由婚礼策划人员担当完成的。从去年开始,求婚热潮席卷而来,光今年5月就接了上百单。
需求量大增,公司招聘了专门负责求婚策划的工作人员。“求婚策划”市场竞争很激烈,求婚形式要不停推陈出新,“不少年轻人求婚时比的就是创意,示爱墙、放飞蝴蝶,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据介绍,求婚投入费用,不算钻戒,花费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2000元左右最受欢迎。
“求婚仪式”之正方反方
记者针对“搞求婚仪式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采访,市民态度差别很大。
主张方:人生一次,要浪漫尽欢
22岁的杨女士:“等我要结婚时,一定得让我男朋友求婚,那种被尊崇为公主的感觉太棒了!”
26岁的小菲:“每当看到电视里求婚情节,我的心都跟着颤抖,如果是意外的惊喜,更能增进两人的感情。”
反对方:华而不实的烧钱行为
30岁的王女士:“婚姻讲究的是真感情,求婚只是个排场和形式,现在连结婚仪式都简化了,求婚更没有必要。”
35岁的赵女士:“很多年轻人的经济能力连维持日常开销都勉强,很多都是花父母的钱来走这个形式,这不值得提倡,应视自身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采访中,记者发现,28岁以下的女孩子多认同求婚这种方式,即使她们不要求对方必须求婚,但还是很“期待”,而这个年龄段的男青年比较擅长“哄女友开心”,所以纷纷配合。
相对而言,28岁以上的人群则比较“务实”,认为婚礼用钱应该花在刀刃上,“有这些钱不如出去旅游,增长见识,总比花完了钱什么也没见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