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8日讯 6日,本报《治霾神帖追踪》报道一经刊发,在哈市人大代表中赢得广泛力挺。张宇辉、陈利铭、陈伟民、刘仁辉、苑智慧、于海瀛、赵宏征、金香兰、王俊迪、孙飞等10位人大代表都一致表态:哈尔滨雾霾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他们愿意联名提交议案,为自己,为大家,共同推动治霾行动。
雾霾扰城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去年10月的一场雾霾,让哈尔滨的空气质量全国垫底;刚刚过去的冰雪节,同样因为严重雾霾而让冰雪盛宴大煞风景……现在,人们出门,谈论最多的居然是戴不戴口罩……当下,频频发生的严重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了哈尔滨人的正常生活。”哈市人大代表张宇辉和陈利铭如是说。
看了生活报关于“治霾神帖”的报道,大家也都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因为,不管富有还是贫穷,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要呼吸同样的空气,空气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是否宜居、是否利于身心的大问题了。人大代表陈伟民和刘仁辉说,哈尔滨的雾霾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因为雾霾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本地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抹黑了这座美丽城市的对外形象。现在每个哈尔滨人都盼着早上睁眼就能看见蓝天。
从煤入手各部门各司其职对症下药
“提起雾霾,大家首先怪天气,可在这个城市生活了40多年,谁见过去年10月的大雾霾,谁见过雾霾这么密集地光顾哈尔滨?”哈市人大代表苑智慧说,这个治霾神帖可贵之处在于,它全面、可信地给出了燃煤是发生严重雾霾的罪魁,元凶找到了,职能部门就该各司其职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了。
哈市人大代表于海瀛和赵宏征也表示,从目前看,哈市在短期内还不能摆脱对煤炭这一燃料的依赖,那就要求我们对煤采取洁净处理,煤干净了,烧出的灰自然就少了,污染物排放也就会减少,当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没有超过空气净化能力的时候,空气自然是新鲜的。因此,强烈建议哈尔滨治霾从洁净煤入手。
出台政策鼓励城郊居民用清洁能源
哈市人大代表金香兰说,对煤这一污染源的解决,首先要限制蒙煤在哈尔滨的销售,要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蒙煤的销售和使用。
人大代表王俊迪说,哈尔滨城郊有百万农村人口在用秸秆和劣质煤来取暖和生活。对这一城区严重雾霾污染源的根治,不能用简单的禁止焚烧秸秆这样的行政命令,而是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解决农村人口生活和取暖燃料的补贴问题,二是可以通过延伸燃气管网的办法,让城郊居民同样用上清洁的能源。
人大代表孙飞也表示,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电价上给予倾斜,鼓励城郊居民采用电采暖和电炉子来生活,只有采用清洁能源了,城郊的污染自然也就消除了。
记者还了解到,张宇辉、陈利铭、陈伟民、刘仁辉、苑智慧、于海瀛、赵宏征、金香兰、王俊迪、孙飞等10位人大代表已经将此帖子完善成人大建议,准备提交到哈市两会上,提请政府部门拿出实施意见。
哈市环保局“鉴定”神帖:
问题找得准操作可借鉴
新突破:年产10万吨洁净煤项目4月将投用
6日,本报《治霾神帖追踪》一文刊发后,引起了哈市环保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当日,哈尔滨市环保局洁净煤技术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帖子说的治霾建议很客观,如能实施,哈尔滨的空气质量会立竿见影地好转。目前,哈市环保部门一方面将加大对小锅炉等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已经向哈市政府提交了《哈尔滨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修订的调研报告,希望能提高原煤散烧的治理门槛。
当天,该负责人表示,“这个‘治霾神帖’里说的,正是我们正在做的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其中,很多治霾措施也是我们环保部门正在努力的目标之一。帖子中涉及到了城郊和城区居民采暖和生活用煤,这部分内容在环保法规中还是一个空白,制约起来,难度很大。不论是政策扶持,还是替代能源的选择,都需要政府部门来统筹考虑,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具体实施。治理城区雾霾,需要城郊和城区携手。下一步,将把此建议在调研完善的基础上,提交给上级部门。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更好地防治哈尔滨大气污染,哈市环保部门在2013年末向哈市政府提交了,关于修订《哈尔滨市原煤散烧管理办法》的调研报告。其中关于蒙煤,就在原来“禁销”的基础上提出了“禁燃”的建议。据介绍,2013年5月份,经哈尔滨市政府同意,依法划定哈尔滨原煤禁销区域:哈市建成区及建成区外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煤炭经销企业在限定区域内销售原煤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最高可处罚5万元。同时,哈市环保部门目前正在进行PM2.5的源解析,即城区内,雾霾的成分是什么,各自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近日结果出来后,将为哈市政府部门的治霾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数据。
据透露,哈尔滨在推广洁净煤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在2013年末,哈尔滨市燃料公司在松北区已经建成了一处洁净配煤示范项目,年产洁净煤可达10万吨,待到今春开化的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吕玉庭:
提高法规门槛
让劣煤无人敢用
对于“治霾神帖”,从事煤炭研究工作10多年的、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吕玉庭表示,这个帖子写得很专业,也非常有针对性,他十分赞同。对于供暖时间长达半年的哈尔滨来说,煤炭燃烧无疑是污染元凶之首。哈尔滨治霾,只有从煤炭这一源头进行管理和规范,即城区数千个分散小锅炉都烧洁净煤,才能让哈尔滨的空气质量改善“立竿见影”。
吕玉庭表示,“治霾神帖”中的第一条建议是“强制推广固硫无烟型煤”,对哈市环境空气质量有影响区域内的村屯实施政府补贴政策,并强制推广固硫无烟型煤。吕玉庭说,这一条同样适合城市内分散的小锅炉。“比如市区内的一些小浴池,如果烧型煤的话,烟尘会少很多;虽然型煤比普通煤价格高,但是它的燃烧时间可持续12小时,而且燃烧热量十分稳定。”长期使用型煤,在经济上也可以和普通煤炭一较高下,且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非常适合哈市市区内无法集中供热的分散小锅炉。不过,这个办法是个过渡性办法,最彻底的办法还是尽快将小锅炉并入集中供热热网。
“如今,直接燃烧蒙煤的锅炉在哈市有很多,价格低是蒙煤的先天优势,这点现阶段无法通过经济的手段来遏制,但如果能够出台非洁净煤不得进入哈尔滨市场的硬性规定,并在指定地点建设一些配煤场,在源头上直接销售经过配比的洁净煤,那么就从根源上掐住了劣煤进入哈市的脖子。”吕玉庭说,要达到非洁净煤不得进入哈尔滨市场,需要让蒙煤也成为洁净煤,这就需要从法规角度来限制,只有有了强制性的标准,才能让洁净煤在哈尔滨得以有效推行。比如,《黑龙江省固硫无烟型煤标准》、《黑龙江省洗选级洁净配煤标准》等现有法规的相关规定应该更严、标准也应该更高,才能让洁净煤在哈尔滨得以推行。
冰城市民热盼:网上神帖尽快“落地”
6日,本报《治霾神帖追踪》一文,在读者中引发广泛赞誉,大家在肯定此帖对雾霾的成因分析精准到位、治理办法切实可行的同时,热盼网上的“治霾神帖”能“落地生根”,早日变成环保行动。
“农田烧秸秆是雾霾严重的元凶,这个原来是真的……”本报官微网友@纳木错说,这个要是放在去年10月,一定会被骂个狗血喷头。网友@小小鸟也表示,看来,不让城郊的农民朋友烧秸秆是有道理的,可为啥这个帖子里说的,大家相信,而环保当初解释时没人相信,这是因为这个“治霾神帖”说得细,数据准,可信度高。
“这个帖子说的在理,但不是普通市民能做的,到了政府重拳出击的时候了……”本报读者陈志明打来电话说,遇到严重雾霾天,很多人就会止不住地咳嗽,为了大家的健康身心,政府该出手就出手吧。
“治理雾霾,环保部门应该牵头……”网友@大明湖说,对于哈尔滨的雾霾到底有多严重,环保部门有监测数据,有污染源分析,应该拿出对症下药的办法,不能采取以罚代管的办法。网友刘国志也表示,哈尔滨的严重雾霾,劣质煤是罪魁,政府部门应该学习酒驾入刑的严厉措施,采取高额罚款的办法遏制使用劣质煤。同时,出台优惠政策,让人们能够用得起电和气等清洁能源。
“治理雾霾,是政府的事儿,也是大家的事,我今后能走路办的事,决不开车。”网友@迈巴赫的说法也引来多位网友的支持:好哇,每个人每周少开一天车,也一定会为空气清新做出一点贡献。“今年过年,不放鞭炮了,咋样?”“我的车还有三个位置,有拼车上下班的可以找我,这也是在为空气质量好转做点实事。”“希望看到冒黑烟的烟囱都来举报……”
本报《治霾神帖追踪》在哈尔滨市民中一时激起千层浪,大家在希望网上神帖能够变成现实中的环保行动的同时,也纷纷表示: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为哈尔滨的治霾行动贡献一份力量。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刘畅言于鸿斌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