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0日讯 在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大事记上清晰记录着这一切:审议法规案6件,件件事关维护市民权益;开展两次专题询问,次次指向民生热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和计划、预算、审计等报告8个,个个关系城市发展大局;重点督办代表建议13件,一一落实让百姓得实惠……
民生至上。在推进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印刻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浓浓民生情。
一切工作围绕大局
保民生、促发展,落实各项保障政策,是全市始终不变的工作重心。去年8月27日、10月2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将这一“充满刚性力度”的监督指向两件民生大事,城市内河治理和保障房建设情况。
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中心,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颖明确提出,要坚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克服难点,把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作为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3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备春耕生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作为高寒城市,全市供热情况是家家户户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为拓展执法检查的广度和深度,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参加《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执法检查,提出了撤并小锅炉纳入集中供热、加强供热管网维护和改造、提高停热维护费用等改进意见,推动政府加快供热项目建设,改造老旧管网,使全市集中供热程度提升到81%。
为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市人大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连续三年对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推动政府破解“入园难”问题;对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视察,提出提升城市绿化品位,美化、绿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建议,推动政府部门加快改造提升现有森林资源质量,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处处凸显以人为本
《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哈尔滨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哈尔滨市民体育健身条例》……这些去年审议通过的新法规,凸显了立法机关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是已经本届人大常委会一审的一部地方性法规。公共服务要兼顾女性需求,无业妇女也可免费接受妇科检查,单位接到家暴求助不得拒绝推诿,妻子持身份证可查丈夫名下财产,未成年女性终止妊娠需监护人签字……这部法规新意迭出,被称为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法规。有关专家称其折射出的是从“保障社会稳定”到“保障公民权益”的立法思维变迁。
谈及以人为本,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围绕“保护城市绿地”引发的讨论。去年12月1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城市经济发展、人居生态环境,究竟孰轻孰重?常委会组成人员几经讨论作出了立法选择:公园地下禁止商业开发,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的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0%,城市一级保护绿地、广场、公园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条条规定无不体现着民心民意。
为增强立法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市人大常委会面向社会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建立了地方立法项目储备库,首批进入储备库的项目共72项。全市立法工作联系点由25个发展至100个,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法联系网络体系。
务实精神贯穿始终
2013年4月,全市5300余名三级人大代表开始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拉开了以助力发展、改善民生为主题的“百名代表问民生”活动的序幕。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更接“地气”,为民务实之风尽现代表活动之中。
走访调研伊始,代表们着眼于群众所盼所想,真正做到了“三问三解”,即问政于民,协助政府化解群众在劳动关系、收入分配、个人维权等方面不满意的问题,积极主动解民忧;帮助解决群众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问计于民,为人民群众送法律、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深入细致解民怨。活动中,代表共征集有关民生方面的意见建议360余条。
为保证代表的意见建议得到解决,市人大常委会着重抓好交办、督办、重点建议办理等环节。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共征集到986件代表建议和10件议事原案,办结率达100%,满意率98%以上。所提问题已经落实或正在逐步解决落实的达89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