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哈尔滨市政协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
2014-01-10 16:18:0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波 薛婧 苏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10日讯 入冬以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一次次敲响环境保护的警钟。在9日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哈尔滨市“三沟”整治取得实效。图为马家沟新貌。

  “近年来,哈尔滨经济社会在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制约”。“我认为要从宏观管理层面树立生态立市、环境保护的理念”。“我希望实现区域联合,共同治理大气污染”……政协委员们摆事实、出点子、谋未来,强烈呼吁哈尔滨市把生态文明建设紧紧融入和全面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使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树立生态立市理念

  实现天蓝地绿水清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城市的未来。”哈市民盟副主委姚文元一语中的。他说:“我们已经走到了资源约束趋紧的时候了,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健康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用消耗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换来的是低水平的发展,得到的回报是生态系统日渐退化。没有环境就没有一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长远的民生大计,需要树立起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才会有纯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成片的绿地。姚文元认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用理念来形成发展战略,对城市未来负起责任。

  哈尔滨的现状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公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环境立法不完善,惩戒激励机制不健全。树立生态立市理念,就是在人们头脑中建起一条“生态红线”。“我们无时无刻不呼吸,但很多人一边深受环境污染之害,一边继续破坏环境。比如道路建设挤掉了绿地、拔掉了树木,哈尔滨很多主要街路从头到尾见不到几棵树木,步道板占去了很多绿地空间。河流上肆意捕捞,甚至电网捕捞,破坏微生物平衡,导致水生态严重失衡。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关闭重污染企业,因为看到企业赚钱不多,环境牺牲代价很大。所以树立生态立市理念,有生态红线在头脑里预警,才会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文明城市,这是我们应该制定的长远民生大计。”姚文元说。

  及时制定科学规划

  让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我认为能够从宏观层面有效指导我们生态建设的规划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因此要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政协委员、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许大为说,环境保护一定要规划先行,规划要发挥引导控制作用,只有规划制定出来,才能有效实施污染治理的一些具体办法。比如说在“森林城市”的建设上,应制定《城乡一体化生态规划》,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大生态圈战略,进行生态绿网、水网的网格体系建设,在松花江、阿什河、马家沟、何家沟等江河的规划及改造时,规划相应宽度绿带,建成绿色生态廊道。同时构建以三环、四环为生态环,公路和铁路干线为生态放射线的生态绿网,实现点、线、面的大生态圈空间格局。

  “我还建议由城市规划部门、林业部门、水务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共同编制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并按规划统一组织立项、设计和申报实施计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按照规划严格实施,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并配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在许大为看来,规划先行,按规划严格实施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先决条件。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众多委员们的认同。有的委员就改善空气质量建议哈市尽快制定《哈尔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住主要矛盾,列出治理的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拿出整改方案。

  建立源头保护机制

  实行生态环境问责

  “天蓝、水清、地绿是我们对未来哈尔滨的期许,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保护优先,恢复为主。”很多政协委员认为,要建立源头保护机制,实行生态环境问责制。有委员提出,从构建路网、水网、林网等生态系统源头着手,让城市显山、露水、见绿。大气是没有边界的,应该制定统一目标统一措施,整体联动,避免一边整治、一边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无用功式治理;统一行动计划,抓住检测、监管、污染物排放等几个主要矛盾,组织专家对各类污染物逐一排查梳理,列出治理重点。哈市民盟副主委姚文元说:“关键是要把主要治理指标和责任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问责制,避免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避免牺牲城市绿地空间进行密集的城建工程,破坏的要还建、要补偿、要问责、要惩戒,没有一套完善的责任追究体制,就无法真正保护生态。

  姚文元认为,要从源头规划大生态圈建设,比如建立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城市三环直接留出30米绿化带,四环留出50米绿化带,铁路沿线、河流两岸集中整治开辟绿化带,主城区见缝插绿形成常态,科学规划树种,北方冬季漫长,可以多选择松树等四季常绿树种。城市中心区改善空间格局,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造和土地开发,应该增加绿地面积,特别是留出更多空气通道,用迁移、土地置换和在开发用地中拿出相应比例建设公园绿地、林地,让人们走出家门就能感受清新之风。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