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7日讯 2013年,鹤岗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党建”的工作布局和“8528”总体战略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第一举措,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以加强党建为第一保障,强力实施产业项目、城建、民生、党建“四个工程”体系建设。四大工程齐头并进,亮点纷呈,加速推进鹤岗市结构转优、方式转变、城市转型。

城市主干道路完成改造升级。
十大产业项目积蓄发展后劲
新一届市委班子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举措抓项目”,先后召开了“全市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大会”、“粤港台产业互助经贸洽谈会”和“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集中出台了推动项目和园区建设的8个重要文件,市委五部委联合推出了服务中心工作的79条举措,一年之内举行了三次全市性项目集中开工和一批项目竣工剪彩活动。2013年开复工项目171个,其中非煤项目和资源深加工项目比例均超过70%。中海石油华鹤“3052”化肥、征楠煤化工、龙嘉煤化工、兴汇玉米深加工、万源稻米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生产能力或加工深度已进入全省乃至东北三省前列。鹤岗市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前两年连续排名全省第一的基础上,仍然位居全省前列。

大型商贸项目投入运营。
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中,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发扬实干精神,再鼓干劲,把一项一项既定目标落到实处,使鹤岗市煤电化、石墨、绿色食品、生物、建材、机械加工制造、林产品加工、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十大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十分可喜的局面。
在煤电化产业项目建设中,鹤岗市重点建设煤化工产业园,强力推进华鹤“3052”项目、征楠煤化工项目、龙嘉220万吨煤化工等项目。其中华鹤“3052”化肥项目是中海石油化学公司在我省投资的第一个大项目,更是支撑该市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一号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总进度已达到91.49%,项目施工进度累计完成87.55%,完成项目投资29亿元。总投资21亿元的征楠煤化工项目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180万吨洗煤项目已经顺利投入生产;煤制气项目预计今年四五月份即可投入试生产。
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崛起的同时,石墨等其他产业项目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投资5亿元的奥兴球型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设备安装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进入试生产;总投资2.5亿元的鹰豪石墨公司球型石墨项目,目前烘干车间和包装车间已经封顶,选矿设备安装完毕;云山碳业公司的高纯石墨及电极项目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成功引进中铁资源集团石墨深加工项目,使鹤岗市石墨产业层次和规模得到根本性提升。目前,石墨园区正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建设科技含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石墨深加工基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益华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萝北凤翔商贸城、名山国际皮草城、东山汽车商贸城一期等项目建成营业。在旅游业建设中,太平沟黄金古镇、金顶山景区等升级项目全部建成,太平沟、清源湖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区。

2013年推进保障房建设,新建廉租房1000套。
在产业项目建设中,鹤岗市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的全国第一个稻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暨院士工作站主体工程建成,与国家质检总局合作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石墨产品监督检验分中心通过评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24户,国家级专利技术产品达到29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6个,5户企业通过国家医药GMP认证。鹤岗市还先后被授予“中国稻米加工强市”和“中国石墨之都”称号。
十大城建工程完善功能更宜居
2013年,鹤岗市深入实施五大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四供”提升工程、交通畅通工程等十大城建工程,共完成重点工程77件,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宜人居,城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强力推进棚改工程。目前,2.6万套煤矿棚户区竣工,回迁安置2.1万户,入住率提高到95%;3180套城市棚户区、1000套廉租房和1000套公租房完成主体工程,入住率达到100%;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4600多户,完成总任务的124%。
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力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今年重点推进了裸土治理、街巷道路硬化、城市污水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工程。东部污水处理厂和两县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使用,城市垃圾处理厂、市区污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华能电厂脱硝项目完成,市内4户水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始启动。兴安、南山、富力煤矿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节能减排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名。鹤岗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在交通道路建设上,44条主干路和街巷路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面完成了“南出口”迎宾大道和“东出口”南翼路、东岗路升级改造任务;鹤名公路全线贯通,全国最长的黑龙江对俄固冰浮桥顺利建成,集中打造了一条从进城到出境的主通道。“五湖一河”景区主体工程全部完成,鹤立湖工业水库正式供水。

放宽居民房产证照办理条件。
围绕“四供”提升工程,2013年,鹤岗市加大投入力度,其中市政供水系统净水厂综合改造工程使居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大大提高;500千伏鹤岗输变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增强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提升了安全供电能力;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使供热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城市燃气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大规模完善,北山公园、南山公园、儿童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按期竣工,200个小停车场、小市场、小广场、候车亭、电子阅报栏等投入使用。在新城新区建设上,坚持量力而为,松鹤新区公职人员小区、湖滨大道、中央大街等工程完成年度计划,鹤南新城兴长路、清水河大桥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
鹤岗市还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开展了春季和冬季两次市容综合整治活动,治理裸土7.5万平方米,造林11万亩,植树164万株,“弃管楼”达标管理达到50%以上。购置清冰雪设备189台,机械化清雪率达到62%,“脏乱差”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十大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鹤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导向,确定并实施了以就业创业增收、社会保障扩升、人民群众安居、教育优先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繁荣、城乡一体化发展、人才科技强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民生工程。2013年,通过调整支出,向上争取,保证了十大民生工程中确定的130件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在就业创业增收工程中,有2.1万人实现了新增就业,350多名高校毕业生走上公益性岗位,1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新增了19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以内。在社会保障扩升工程中,把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从1430元提高到了1665元,把“五七工”和“家属工”的养老金从684元提高到了920元,最低工资标准从700元提高到了105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从326元提高到了386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了4600元;“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由240元提高到了280元,困难群众大病二次救助上限由1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社区主任、副主任生活补贴每月增加200元。在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中,2.6万套煤矿棚户区楼房竣工,回迁安置2.1万户,3180套城市棚户区、1000套廉租房和1000套公租房完成主体工程;4600多户农村泥草房和危房完成改造任务。
在教育优先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繁荣工程中,鹤岗市加大投入,完善5所学校教学基地,完成6所标准化学校创建;总投资3.2亿元的鹤岗区域医疗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竣工,完成市120急救中心改造、53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任务;数字化图书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馆开始布展;市全民健身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我省唯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鹏程科技公司高铁吸音板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始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短板”,更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关注的焦点。2013年,鹤岗市深入开展了“一帮一”和“慈善一日捐”等活动,投入4600多万元帮扶救助了1万多名困难群众;为4.5万户低收入群众发放物价补贴;在四大传统节日为低收入家庭免费发放应节食品;同时,还建立“孤老孤儿”专项救助、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开工建设失能老人养护院;设立农村贫困学生交通补贴专项基金;筹资2000万元将4403户地方煤矿困难职工和林区转型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在“平安鹤岗”建设上,启动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工作“双查双治双问责”活动,实施“书记大接访”和积案化解攻坚行动,集中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积案。筹资1400多万元,建设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军分区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工程,重点区域监控覆盖率达到90%,城市安保应急能力不断提升。
八项党建工程提供根本保障
围绕“中心”鼓实劲,鹤岗市党建工作立足市情想实招,努力做好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大文章”,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密切联系群众、改进调查研究、大力精文减会、规范公务活动、加强接待管理、从严控制出市出境、改进宣传报道、严肃工作纪律、厉行勤俭节约、提高工作效能……这是鹤岗市委《十项规定》对10个方面36项内容做出的具体规定。2013年,鹤岗市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一系列规定,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七种作风,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实施铁腕反腐,努力使干部能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个考验”。市纪委通过明查暗访、集中检查和专项举报等形式,对全市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和“庸懒散浮”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在整风肃纪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省、市纪委共发现违反工作纪律问题36起,查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违规问题1起,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责和组织处理。

征楠煤化工项目达产。
去年12月4日,鹤岗市首期“执政骨干培训班”启动,标志着鹤岗市以主力军、生力军、后备军为主题的“三军”培养计划开始实施。鹤岗市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好干部、好班长、好班子的“三好”标准,提出了“四个不唯”、“四个改进”要求,实行干部“提名、考察、监督”三项责任制,受到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2013年,鹤岗市积极参与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上下联动活动,共召开座谈会227次,下发调查问卷6115份,走访群众9000余人次,聚焦“四风”查找出在作风建设、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问题791个,落实整改496个,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00多个。市委力推“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带头躬身基层,开展了“在职党员服务日,八小时之外比先进”活动。鹤岗市放开科级干部使用权、处级干部推荐权,60多名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市级法检班子党外干部配备实现“零”的突破。鹤岗市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投入、编制、职称、培训、住房和入党六项倾斜政策,抽调一批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到企业、社区一线挂职锻炼,奠定了“引育留用”人才的坚实基础。
鹤岗市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报告会7场、培训班1期,开展各类宣讲70余场,刊发理论专版5期,启动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巡回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了“三学”、“四讲”、“领导干部月读一本书”活动,建立市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21个,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50个,学习工作室3个,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做法在全省理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通过典型引领,全市携手精神文明建设,2013年,鹤岗市荣获全省文明城乡创建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