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0日讯 (记者 侯巍)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省政协委员陈钟珉建议,今年,我省作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应做出有益尝试。
省政协委员陈钟珉。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陈钟珉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缺失等多种原因制约土地流转。由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无法找到,使土地流转的供求不能得到实现,或流转价格不尽合理,让转出者(农民)利益受损。由于对气候、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预知,使得对土地流转行为的选择总是谨慎而为。加之市场存在风险会影响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影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抑制了土地流转。此外,由于农业的规模经营有别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一般都采用较先进的技术,需要机械、灌溉等配套设备设施,这些都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不发达,农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一定程度制约了土地流转。
陈钟珉建议,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省农村土地流转使用道路。加快流转市场建设、培养市场主体;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科研机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探索流转交易方式,成立农村土地银行。农户把承包的土地自愿“存入”农村土地银行,土地银行根据其土地的位置、等级、存地期限等因素确定存地利息,并发给农户存地权益证书,土地的最终承包权仍属于农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流转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