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讯 有句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正常人来讲也许很容易做到,但是对于一对都是残疾的夫妻来讲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而且他做的还要超过正常人——他就是交界街博碾村孙晓伟。
孙晓伟,男,1973年出生,交界街博碾村一组农民。从小孙晓伟就是残疾人,半个身体不听使唤,左手左脚不能正常使用,说话口齿不清楚,被诊断为多重残疾四级。2008年经人介绍与妻子张民荣结婚,婚后生育一女儿,妻子也是残疾人左手残废,比他小10岁。姐姐弟弟相继结婚另过,孙晓伟一直与瘫痪卧床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一家四口人三个状况不好,住在村集体给建的30平米的彩钢房内,在这么特殊的一个家庭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用他有限的力量发挥出无限的能量,既要支撑起这个家,还要每天精心照顾卧床的老母亲、呵护残疾的妻子、养育幼小的女儿。
老母亲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孙晓伟为了让母亲生活的舒坦一些,每天都把母亲从炕上抱下来,放在轮椅上,天气好就推到室外晒晒太阳,要不就打开电视机不让母亲寂寞。有一次抱母亲出门,本来笨拙的他与母亲一起摔倒了,他为了保护母亲,自己的鼻梁骨摔折了,他没钱医治硬是挺了过来,至今还留有疤痕。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要给母亲端屎接尿,隔几天还要擦洗一次身子,他把母亲侍候的干干净净,每天要喂一日三餐,家庭贫困他就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单做熟烂给母亲吃,他用特有的方式孝敬着老母亲。老母亲很知足地说: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儿子。
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体贴身体不好的妻子,每天孙晓伟都要早起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学。别人家的孩子都统一雇车上学,而孙晓伟拿不出车费,就每天骑人力三轮车往返12里地接送孩子上学。上学的路上净是下坡他能省些力气,但是放学回来的路是一路上坡,这对于一条腿残疾的他来讲还要带上几十斤重的孩子真是一路艰难,每次回来他都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教育,他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他都坚持接送女儿让女儿感受到他的父爱如山。在夫妻俩的精心培育下,女儿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女儿也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希望。
孙晓伟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种地,只能做些简单的劳动,家庭经济压力很大,每年都靠养两头猪、养些家禽和村上的低保勉强维持生活,所有穿的衣服、用的东西都是别人给的,从来没买过新衣服,但是他很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每天都和母亲开玩笑逗母亲开心。夫妻俩夫唱妇随一起劳动,相互搀扶有说有笑,懂事的女儿每天都要给奶奶梳头,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他们生活在贫乏的物质生活里,精神上却能够积极向上,自得其乐。孙晓伟以他不寻常的事迹向我们述说着人间真爱,孝老爱亲数十年如一日,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