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义,39岁,通城街油坊社区居民。他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拐杖就是他的双腿,就是这样一个人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李成义一家两口人,除了自己,还有一个患癌症的父亲。然而他身残志坚、从不放弃,用自己的坚强、乐观、勤劳照顾着这个家,撑起了这个家。
李成义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父亲患了癌症,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勉强能够自理。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更加困难。就这样,身有残疾的李成义,成了家里的唯一支柱,承担起了挣钱维持家用和家庭所有生活的重担。
这是一个坚强的家庭,他们每月领取政府发放的低保金532元。原来的老房子由于破损严重坍塌,区民政局出资帮助修建了现在的住房。他们生活捉襟见肘,极其拮据。即便如此,坚韧的李成义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压垮,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父亲的照顾和孝敬。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在李成义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坚强、乐观的李成义,并不想一味的依靠社会救济生活,自强不息的他通过捡拾废品赚点钱贴补家用。即便如此,全家的生活依旧十分清贫。为了省钱,李成义从来不给自己买衣服,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省下的钱就用来给父亲买吃的、穿的。
他白天捡废品,晚上一回到家就马上忙着煮饭、洗衣服、帮父亲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有阳光的日子还要陪着父亲到外边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李成义担心父亲长期卧床不利于身体,特意请人做了一张别致的椅子,让他能站、能坐,并把椅子端放在正对大门口的地方,让父亲即使在家人都出门的时候,也能看着从门口过往的车辆、行人,而不至于孤独、寂寞。
“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父亲身上了。”一位熟悉李成义的邻居告诉我们。
就这样,凭着李成义的孝顺和执着,以及社区的关心与帮助,他父亲的身体逐渐有所好转。让这个原本不幸的家,充满了欢声笑语。让这个经济贫困的家,充满了爱和幸福。
李成义虽然是残疾人,但他却是生活中的强者,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父亲。父子俩相依为命,过着清贫却温馨的日子。他身残志不残,做社会有用的人,家虽穷,可穷人也有穷人的孝顺法。尽自己所能,让父亲活得开心些、舒服些、健康些。让父亲能够健康、长命百岁,就是他最大的幸福,没工作,也没有钱,唯有用一颗纯朴的孝心侍奉父亲。
几年来,这个极其贫困的特殊家庭被一个个头很矮的残疾人含辛茹苦地撑起,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他的形象比较高大。
好人的意义不在于非要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如果把寻常的事坚持下来,便是不寻常,如果把普通的事持续下去,便是不普通。每个好人,都像一盏明灯,用他们自己的言行,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