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亚沟镇高升村有这样的一个家庭,只要一提起金峰哲,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是全村人孝敬老人的榜样,更是全村人的骄傲。
金峰哲今年46岁,和妻子是1998年结的婚,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他们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他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他、养他的父母,是父母给了他生命,抚养他成人,带他步入社会,教他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
夫妻俩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父母,父母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在所难免的。金峰哲的母亲,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冠心病、胃下垂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每当这个时候,都是他第一个带母亲去医院就诊,尽管他种地、打工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母亲病情稳定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妻子焦急地喊:“你快来呀,咱娘病了。”他立即过去,看到母亲吃力地低着头,呕吐不止。他没再多想,冒着大雨立刻找了出租车,把母亲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端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母亲的状况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他父亲今年也70多岁了,身体一直都很好,从小就基本上没打过针、吃过药,但有次重感冒的确把夫妻俩吓得够呛,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医生猜疑是不是患了出血热。为了得到证实,两人两天往返于哈市一大二院化验血样,直到结果出来,排除了这种可能,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接着陪父亲住了十二天院,直到父亲身体康复。从那年起,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都要给父亲输液疏通血管,减少患病的机会。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都和妻子、儿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结婚十几年来,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夫妻俩对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父母对他们儿孙的疼爱,每当农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他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孩子,使他们安心干活。
金峰哲多次和别人这样说:“作为一名年轻人,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朝鲜族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跟优秀的人比还差的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现在全村只要一提起金峰哲,村民无不树起大拇指进行高度称赞,很多村民还以他为荣在兄弟村进行宣传和表扬呢!金峰哲多次被村里评为尊老敬老模范,愿他的父母今后日子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