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大庆眼科医院6个退伍军人的"光明梦"(一):只想回报社会
2014-04-06 15:18:18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1家医院,6名退伍老兵,16载并肩筑梦的岁月,180余名心手相连的医护人员;走遍大庆周边10多个市县,2次援藏,免费诊治患者超过15万人次,“光明之路”行程超过27万公里,支出资金超过500万元……

  16年间,这群退伍老兵不忘部队的教诲,以大庆市眼科医院为“光明事业”的后方阵地,不遗余力为眼疾患者施医舍药,播洒光明,传递着正能量。院长于耀光说,当过兵的人,帮助有需要的老百姓的信念已经深入骨子里,创办这个医院,就是想真真正正地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如果这就是公益事业,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东北网4月6日讯 题:大庆眼科医院6个退伍军人的"光明梦"(一):不懂“公益事业”只想回报社会

  记者 王蕊

  早上5点刚过,初春的早上天还蒙蒙亮,大庆眼科医院门前已经停好了一辆出诊车,看了看手表,程修印安心地坐在驾驶座上等着同事们。

 

曾经的病友程修印现在成为医院的一名司机,奔波在抢救病人和免费送医送药的路上。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程修印是大庆眼科医院的司机,今天上午医院要到县里去义诊,程修印的家在大庆市龙凤区卧里屯,离单位20多公里。像往常一样,他早早地就出了家门,提前个半小时到达单位,做足了准备工作。而程修印告诉记者,说起他与医院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08年,那时,程修印是一位被放弃治疗的眼科病人。

  “这是一家退役军官筹资创建的医院,遇到像我这样病情严重的患者,他们从不轻易放弃治疗。我也是个退伍兵,看到他们身上的这股韧劲,我又有了回到部队的感觉,去年听说这里招司机,我就马上加入了这个团队。”

  正如程修印所说,大庆眼科医院共有6人是部队转业干部,领导班子中就占5人,三个师职、两个团职。而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正是院长于耀光,这位性格耿直、雷厉风行的民营医院院长曾是沈阳军区空军某部医院院长,转业之后被分配到地方卫生局当干部。坐机关“坐不住”,他总想干点事。


  就在这时,于耀光得知大庆地区风沙大,患眼疾的人很多,但全市还没一家专业眼科医院,很多患者只好到外地求医,这让他心里有了开办医院的念头。心里想好了,于耀光便跟几个退役的军官商量了起来。1998年,于耀光便筹资创办了大庆市第一家民营眼科医院。

  白手起家建医院,难度可想而知。“咱们军队有句话,叫‘要么不干,干就干到最好。’军人的每根神经都渗透着军营里不服输的精神,就像在战场上攻山头一样。我们把闯市场当做攻山头,干就干出个样来。”那时起,于耀光就下定了决心。

医院承担了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项目,除了节假日外,都要到各个学校做检查。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建院之初,医院只有几个科室、几台设备和不到10名的医生护士,唯一一台四面透风的212吉普车,还是于耀光从战友那儿“淘”来的。为了医院的长远发展,于耀光跟战友们是咬牙买了这栋大楼,钱花的取暖费都交不上了,就四处找战友借钱,最后抱着30万元现金交上了取暖费。医院成立了16年,副院长葛万英当了10年的兼职司机。时间无论早晚,天气无论好坏,开车就走。后来员工多了,葛院长又兼职了5年的班车司机;发展部李主任当过军区空军司办主任,在部队是副师级干部,但干起工作从不讲条件。外出考察坐火车没有卧铺就买硬座,来不及吃饭就吃方便面,困了就在候车室的椅子上躺一会,从无怨言。

  “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要把医院办好。我们在部队学过,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若办医院没有‘称手的兵器’,就没有科学诊断的依据。我们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眼科设备和仪器。”回忆起当时创院的信念,于耀光坚定地说道。


  为了把医院办出特色,于耀光筹资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DV-100诱发电位视觉诊治系统及“套餐式”弱视治疗仪等成套设备。2012年,又投资购买了FS200飞秒激光和ES500准分子激光组合,患者家属可以通过通透式手术室直击手术全过程。

刚刚做完手术的老人亲切地握起了年轻医生张念民的手,表示感谢。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今年67岁的焦集群是医院的老病友了,陆相庆主任为老人做了详细检查后在去年7月份完成了眼疾手术,直到现在从未复发过。

  “我最看重的是这里的医生很有责任心,总是把病人放在首位。我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是11点多,陆主任嘴里还嚼着饭呢就赶紧出来给我看病,生怕我着急。”

  就像焦集群所说的,在这些有着浓厚军营情结的“熏染”下,医院积淀了很多“军营元素”。28岁的四病区医生张念民深有感触,从哈医大毕业后直接就来到这家医院工作了7年时间,每天都要经历开早会,雷打不动,院长以下人员逐个点名答到;定期检查室内外卫生,每月上一堂思想道德教育课……

  “院里把‘不收红包’定为‘高压线’,不论是谁,收了红包就走人。我刚进医院的时候就听说,院里有个培养了5年的大学生,尽管工作业绩很好,就是因为收了红包,医院就让他辞职了。我在这工作的这几年,就再未发生过这样的事。”

  带着这种信念,16年来,医院先后获“大庆市放心满意医院”、“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城市榜样”等荣誉。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