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创建全国文明城——助推哈尔滨城市进步与发展
2014-04-28 10:45:3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波 王国良 苏强 苏泽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28日讯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战略资源和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突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又突出以人为本思想,既体现城市竞争力本质内涵,又体现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共同愿望,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文明交通行动--护送小学生安全过马路。

  “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展演活动。 

  哈尔滨市加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列,2005年、2008年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2011年,在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活动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几年来哈尔滨创城工作成果丰硕,成为城市发展进步的助推器。

  2014春意正浓,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程,哈尔滨迈开春天的脚步,踏歌而行。

  创城为哈尔滨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机遇

  近几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哈尔滨推进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创城,为哈尔滨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送上图书。

  社会各界探望勇救落水少年的“草根英雄”。 

  创城,助推哈尔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近年来,哈尔滨强力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并提出“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好时期。随着创城工作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快速转变,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形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展,吸引着更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哈兴商创业。


 

  创城,强化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代表着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城工作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哈尔滨城市建设管理,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日益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在快速提高。

  邻里守望送吉祥,红红火火过新年。

  “一江三沟一河”整治有效改善了冰城百姓生活环境,图为整治后的何家沟。

  创城,推进民生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创建文明城市,大部分指标锁定关系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哈尔滨市在创城过程中,让百姓真切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为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带来积极作用。

  创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创建良好人文环境。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投资环境优劣,决定了一个城市能否抢占先机。哈尔滨市创城工作不断推进,先进思想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得以广泛传播,哈尔滨人新风采、新形象正在向世界展示。


 

  创城为道德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创建全国文明城,哈尔滨市把重点放在了提升市民素质上,从群众日常行为养成做起,以创新意识探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着力打好“兴”、“治”、“学”、“行”、“进”、“做”六张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市民及城市的整体提升全面发展。

  “兴”志愿之风

  以“1144”工程为牵动,即建设一个志愿服务大厦和一个志愿服务广场,建成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子女、新市民、残疾人四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举办冬送温暖、春送希望、夏送清凉、秋送技术四个爱心服务大集,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我陪空巢老人过佳节”、“爱心顺风车”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发起志愿服务活动17047余次,志愿服务270万小时。目前,哈尔滨志愿者注册人数达84万人,组建了18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支队、分队90支,志愿服务队近3000支,建成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648个、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联合组建志愿服务站100个,公共场所便民志愿服务站点200余个,得到了中央和省文明办充分认可。

  “治”失德问题

  围绕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大问题,哈尔滨制定36项具体措施开展诚信教育。成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领导小组,开展治理“五黑”(黑餐饮、黑物流、黑歌厅、黑烟草、黑网吧)、整治“五乱”(乱扔垃圾、乱占马路、乱贴广告、乱停车辆、乱挂牌匾)、倡导“五诚”(诚信物业、诚信餐馆、诚信车行、诚信商场、诚信旅游景点)、推行“五进”(道德讲堂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的“四个五”行动。建设诚信信息网络平台,对不良信息记录分级曝光;建立5类服务人员诚信档案3666个。出台食品药品企业制假售假处罚规章和熟食品制售企业管理办法,查处餐饮企业1761家,罚款117.3万元,对357家药品连锁企业、1561家药品零售企业门店全覆盖检查。

  “学”道德模范

  组织开展哈尔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和首届“十最百美,冰城好人”评选活动。去年以来,先后有2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93人入选龙江好人榜,市级以上道德模范847人。其中,高铁成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宝金等3人获得提名奖,涌现出谢尚威、杨惠、苏泽军等一批时代楷模。在市属媒体开设“冰城好人”等专题、专栏,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村镇和军营“六进”巡讲巡演活动,依托哈尔滨文明网推出“凡人善举微视频”,得到中央文明办好评。

  “行”文明引导

  哈尔滨市围绕“走路不闯红灯”,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文明交通我带头”、“妈妈教您过马路”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交通路口定期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围绕“吃饭不剩饭菜”,制定“文明餐桌行动”15条评选标准和10项检查内容,全市4510家餐饮企业参与行动,打造5条文明餐桌行动示范街。围绕“上网不说脏话”,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在重点网站发布文明评论、博客400万余条(次)。围绕“旅游不扔垃圾”,在旅游景区设立文明旅游提示牌和文明引导员,评选一批诚信旅游企业。围绕“文明过传统佳节”,开展“我为文明增一分”活动,引导人们“做谦恭有礼的冰城人”。

  “进”道德讲堂

  哈尔滨市制定了道德讲堂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推行“5+4”模式,即唱歌曲、做反省、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行善事、致敬礼、劝善词和送吉祥9个环节。坚持“一堂一档”原则,兴建4处高标准道德讲堂总堂,坚持每月开展2次活动。目前,市级以上文明单位486家全部建设了道德讲堂,在百人以上食品药品企业和窗口单位建设道德讲堂40个。

  “做”美德少年

  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未成年人参与面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优秀童谣创作、传唱活动,活动经验在2013年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进行交流。网上“认星争优”活动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充分肯定。全市176个乡镇年底将全面完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任务,建立555所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达85.6%。开展取缔“黑网吧”和经营性网吧不接纳未成年人的专项行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创城为实现群众利益提供保障

  哈尔滨把惠民利民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化民、创建为民,从为群众办实事抓起,让创城成为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惠民工程。

  创建惠民增加群众幸福指数

  哈尔滨注重把创建指标与民生工程相结合,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创建领域倾斜,财政支出占比达65.8%。近两年来累计投资552亿元,落实140个惠民行动项目,致力于解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创业就业、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建立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85所,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为1.3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为3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金11亿元,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全面启动,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6%。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扶贫开发项目400个,打造主城区与县域“1小时经济圈”,提前两年实现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城乡居民幸福感指数名列全国第三。


 

  创建利民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哈尔滨将创城工作同加强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速推进道桥建设、“一江三沟一河”整治、“穿衣戴帽”等工程建设,三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60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560条,建设桥涵129座,城市道路总里程增加293公里,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行,哈西客站建成使用,哈大高铁正式开通,城市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启动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和“一次开挖,六网并进”的城市源网建设工作,全面升级改造建设城市水、电、热、气、通信等管网设施。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城区机械化清雪率和清扫率分别提高到70%和60%。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差”专项行动和“春夏秋冬”四季整治行动,有效改善了城市乱象。

  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重温入党誓词。

  中央大街文化宣讲。

  哈尔滨创城工作与加强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图为进乡街高架桥。

  创建化民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哈尔滨围绕“以德润心、以文化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和培育勤劳节俭、遵德守礼、孝老敬老“三种”社会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把节俭理念融入“我们的节日”活动中,形成节约惜福社会风气;深化“做谦恭有礼的冰城人”主题活动,引导做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开展“邻里共筑敬老家园”主题活动,把孝道文化引入“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中,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第二届“十最百美,冰城好人”评选活动;注重运用文艺巡演、事迹巡讲、“凡人善举”微视频、微电影、网络文明传播等方式,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培育良好道德风尚。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奖励诚信、约束失信的企业诚信评价“红黑榜”制度,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楼道爱心互助群、爱心哨、爱心课桌、爱心门铃和贴心儿女进家庭,心理疏导进养老院,法律常识进社区,健康档案进家庭等“四爱四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人”主题活动,不断提高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节日小报、做小小志愿者、红领巾小导游、网上祭英烈、网上签名寄语、童心向党歌咏、向国旗敬礼等活动成效。推进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城市社区心理咨询站、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开展“百家文明单位助百村”等创建活动和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邻里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最美乡村”典型。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打造街头正能量。 

  创建为民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哈尔滨把创城的过程转变为领导转作风、干部提素质、服务上水平的过程,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示范引导群众的过程。出台了《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尤其是对服务基层、改善民生不到位问题进行问责处理。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俯身抬头”行动,让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办实事,胸怀全局谋长远,远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开展领导包区联点、政府部门包街入户等活动,确定8个市级领导联系点和101个部门包保街道,深入开展“物业管理年”、“转作风、树新风,市区联动创建文明城市”和“靓楼道净庭院助邻里”美丽行动等特色载体活动,动员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走进基层为民服务。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首善机关创建、“创优质服务窗口、让群众满意放心”等活动,组织群众对银行、电信、水电气热等22家“窗口”单位进行民主评议,让群众切实体验到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军营、村镇,面对面访民情、问民需,形成了干群同心同德、上下同频共振、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