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7日讯 (记者 陈南竹) 4月15日到21日是第2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为了加强肿瘤防治常识的宣传,增强广大市民科学防癌、抗癌的意识,促进哈尔滨市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科学抗癌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
4月17日是活动的第二天,上午9时许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义诊现场,许多癌症患者、家属和市民前来咨询抗癌、防癌的知识。据了解,本次义诊搭建了一个由肿瘤科、普外科、感染科、妇科、骨科、呼吸科、消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精神心理科等十大科系的联合抗癌义诊平台。除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各个科室的20余名专家、教授参与了本次义诊活动之外,主办方更邀请到了我国重量级的肿瘤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副院长朱广卿教授助阵义诊现场。专家们不仅对有关癌症的早期防治、术后护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根据患者情况,为癌症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建议。当然,也为不少精神紧张的“疑病”市民打消了顾虑。
在义诊的人群中,肿瘤中心的护士们向参加义诊的群众派发各种肿瘤治疗相关的宣传册,还免费为前来咨询的人们测量血压、脉搏。义诊中,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院长孟庆刚教授也亲临现场,对参加本次义诊活动的全体人员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并亲自向前来咨询的患者做耐心细致的回答。孟院长介绍说:“市民的积极参与反映了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的同时,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为本次义诊活动推广的主题‘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对癌症知识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
我国著名肿瘤专家朱广卿教授介绍说,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10多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6个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说大家谈癌色变并不为过,但事实上,癌症虽然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但并不意味着死亡,随着对癌症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40%是可以通过及早诊治而治愈的,20%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因此,只要我们更好地、更科学地了解癌症,就可以防治和控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朱广卿教授解答患者疑问。
双鸭山市市民赵中华是一名肝癌患者,得知此次义诊活动后,特意坐早车和妻子来到活动现场,“我们外地的患者想来哈尔滨找专家看病十分不易,有时光排专家号就要等上好几天,今天有这么多专家免费义诊,真是想都不敢想,我这大老远的真是没白来!”赵中华激动地说。
“以前我去医院看病都得先排外科再排内科,有的病友们看病还得排长队找影像专家会诊,光挂号费就得花不少钱,排队那更是排不起。这次的义诊中专家汇集,我这一个患者可以让三、四个专家给看,既有效率又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刚刚诊查完病情的哈市市民吴女士说。
黑龙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怡博士身边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市民,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都非常想了解“生物治疗”这项国际前沿的癌症诊疗技术。张怡主任介绍说,人的体内本身就拥有一些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免疫细胞,但肿瘤患者体内本身的免疫细胞由于受到自身免疫抑制的影响,无法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疯狂增长。
通过生物治疗,从患者体内抽取部分免疫细胞,然后在其体外进行“培养、诱导、扩增”等一系列操作,使免疫细胞数量大大增加、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后,再把这些本来就来源于患者自身并在体外激活了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让这支经过特殊训练的“特种部队”去杀灭肿瘤细胞。
这种生物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控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治疗能有效清除手术、放疗、化疗后残存的癌细胞及微小病灶,降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能大量地、有效地补充患者因为患病而导致的白细胞数量下降的缺失;还能有效恢复和激活身体免疫机制,提高病人自身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能达到真正治疗癌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