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身患重疾却自强不息——王春雨的爱与坚强
2015-08-04 10:47:0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辉 张大炜 刘亿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8月4日讯 在佳木斯市红霞路与中山街交叉口,路边有一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康盛园老年公寓”。在公寓四楼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放着一张单人床,床头堆着一摞十字绣,床尾放着一台吸痰机,枕边“躺着”四袋氧气。这间屋的主人就是身患重症肌无力18年之久的王春雨。

  每天夜里,梦中的王春雨就被痰憋醒了,她艰难地起身坐起,伸手打开壁灯,将床尾吸痰机的吸管拽过来,插在喉咙的切口处,用尽全身力气吸气吐气,这个动作要不停的重复2分多钟,才能将憋在嗓子里的痰吸出来。

  而这样的动作,她白天平均半个小时就得做一次。每次做完都会累的大汗淋漓。

  被折腾得无法入睡的她索性靠在被子上,拿起床头的十字绣,开始“飞针走线”。她要抓紧绣完,这样就可以卖钱用来买药了。

  7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康盛园老年公寓,在王春雨租住的这间狭小房间里,她向记者缓缓讲述了这些年自己与病魔抗争及靠卖十字绣艰难自救的经历。

  厄运降临

  王春雨至今还清晰的记得18年前,1997年12月20日,那个改变了她一生命运的黑色清晨。当时她眼睑和面部肌肉下垂,经诊断为重症肌无力,那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病,都觉得是绝症,男朋友离她而去。幸运的是通过胸腺切除手术,她的病情有所好转,靠基本药物能够维持。

  可惜,天不怜人。2008年初,王春雨因感冒引发病情加重,经医院抢救才保住了性命。2011年5月,王春雨再次旧病复发住进医院抢救。到了2014年的时候,由于经济原因,只能靠最便宜的大量激素维持,她身体的各项机能越来越差,经常感冒,每次都是因为痰多抑制呼吸,所有的生活护理全都由她70多岁的母亲来照料,为了给她治病,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债台高筑,

  幸好她喜欢十字绣。于是,她每天不分昼夜地绣,绣花了眼睛,绣驼了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不去想那些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情。后来慢慢的,她又可以做一些别的手工活,叠1000个“金元宝”2元钱,钩一件毛衣花边4角钱,她靠这些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还可以赚一些药费。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2年,王春雨的母亲患上了脑梗,至今左腿留下的后遗症还没有恢复,但坚强的母亲为了让她的心情更好一些,每天在为女儿换衣倒水时,脸上挂满了笑容,还收集了好多的盆栽,摆放在窗台。

  然而,好景不长,王春雨的二姐又患上了癌症,这对于年迈的母亲无疑又是一个噩耗,姐夫每天工作赚钱筹钱给姐姐治病。照顾姐姐的重担又落在母亲身上,她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看着为她和姐姐操劳的年迈母亲,王春雨无数次想放弃,不想再拖累家人了,但母亲却含泪对她说,你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感恩回报

  也许有过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王春雨更能体会生命的意义。

  两年前的一天,她拉着母亲的手,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的生命随时有可能结束,既然这样,莫不如把我的遗体捐献出来,这样能帮助和我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之后,在母亲的帮助下,王春雨与富锦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手续。

  王春雨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看到公寓一位大爷没钱买药,她便从自己买药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她说:“都是病友,最能体谅有病人的痛苦了。”

  了解王春雨经历的人都被她自强的品质所感动,并无私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说,自己之所以还能快快乐乐地生活,积极治疗,是因为一直被爱包围着,是身边的好心人给她无形的动力。

  今年六月中旬,她从富锦来佳木斯看病,中心医院神经科主任陈虹与医护人员对她精心治疗和无微不至的关照;康盛园老年公寓了解她的经历后,为她减免了一半的费用;“爱心永在”群成员帮她义卖十字绣,用来支付医药费……

  当佳木斯大学学生陈庆欣和赵百遵将自己打工赚来的1400元钱送给王春雨时,她说什么也不要,直到两个学生以花钱买十字绣的方式,王春雨才答应收钱。她的理由是:“他俩都是学生,女孩穿的鞋子都磨坏了,却把攒下来的钱给我,我于心不忍啊。再说,我不是废人,还能绣十字绣,我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换钱。”

  7月22日,记者在佳木斯松花江畔的义卖现场看到,王春雨绣的10余件大型十字绣作品做工精细,其中最大的一件长3米的《十二金钗》引入注目。王春雨说:“一件十字绣的完成,从几天到几个月时间不等,每件作品都倾注了我全部身心情感,它们换来的不仅仅是医药费,还有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采访中,记者看到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即使提及病痛的折磨也是强忍泪水,面带微笑。她说:“因为快乐和悲伤都是可以传染的,把悲伤留给别人一点意义都没有。”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