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技能大师”董礼涛 2000页操作规程让徒弟少走弯路
2016-06-11 07:42:3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政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6月11日讯 在哈尔滨汽轮机厂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抽屉里,放着满满4个档案袋的手写操作规程,足足有2000页。这不仅是董礼涛十几年来的工作记录,更多的是操作方法和技巧。记录的目的是让徒弟们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工作记录是一种习惯

  在哈尔滨汽轮机厂董礼涛技能大师工作室,董礼涛正在记录着一个工件的操作方法。笔记的右上角标注的页数是1526页。

  在董礼涛的抽屉里,放着厚厚4个装满笔记的档案袋。记者翻阅发现,这些笔记都是手写的,每一张都标注了页数,还有很多是用手工画的图纸。

  “我有工作记录的习惯,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解决方法和操作规程都记录下来。”董礼涛说,以后我徒弟再操作的时候查看这些记录就可以了,省得走弯路。

  除了这些记录外,还有500多页手写记录是董礼涛操作的“加工中心”的操作规程。董礼涛告诉记者,这台德国德玛吉说明书都是外文的,徒弟看不懂不说,说明书也比较笼统,我把每一天加工每个零件的操作方法都记下来了。

  “这2000多页,我抽空都录入电脑,让更多的徒弟和其他工人参考。”董礼涛的无私让同事都非常钦佩。

  “别看董师傅体格小,但是聪明、务实,还善于总结。”同事这样评价董礼涛。

  想的做的都很超前

  董礼涛记录完后,站起身一会看下电脑,一会看下正在铣削的工件。

  记者发现,董礼涛的眉宇间已经形成两条深深的竖皱纹。董礼涛告诉记者,他喜欢边加工边思考,外人以为他家里有事愁眉苦脸,一名新来的工人,好几天没敢跟他说话。

  每天站在机床前思考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05毫米范围内时,董礼涛琢磨的是自己能不能将它控制在0.02毫米范围。

  董礼涛想的做的都很超前。别人还在使用普通机床,他已经开始学习数控机床了。现在数控机床普及了,他开始使用“加工中心”了。

  董礼涛认为,单机操作的“加工中心”未来肯定会被淘汰,“加工车间”的联机操作将成为趋势,放进去一个原料,另一头出来的就是成品了,质量上来了,也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成本。

  “我不想当‘棒槌’”

  “我原来打心眼里不喜欢当工人,干的活都脏兮兮的。”董礼涛说,技校毕业后,择业成了难题,大小伙子,不能没事干啊!因为母亲在汽轮机食堂工作,他也来到汽轮机当起了工人。

  可是师傅王占军彻底改变了董礼涛对工人的看法。“早上师傅让我取工具,当我打开师傅的工具箱时,傻眼了,各种工具摆放整齐,擦的铮亮,非常干净。”董礼涛说,再看师傅的操作台,也是一尘不染,工作服没有一点油渍。师傅告诉他:“干啥都不能当‘棒槌’!”

  师父的这句话,董礼涛这么多年经常挂在嘴边。“我白天上班,晚上去夜大学习。”董礼涛这一学就是5年,白天跟师傅学传统铣工工艺,在夜大还接触到了数控机床的知识。夜大毕业后,董礼涛不仅能熟练使用铣床了,也能操作数控机床。

  他的技术在公司逐渐崭露头角。他是汽轮机公司唯一一名27岁就成为高级技师的工人,打破了汽轮机公司高级技师年龄最小的纪录。

  120项创新应用创造6000万效益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董礼涛先后有120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为公司创造了6000万余元的经济效益。

  2014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了“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公司生产的常规火电、核电产品、燃压机组和重点工程产品部件制造攻关任务。他个人也先后获得了首届龙江技能大奖、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黑土地新英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