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讯手段的发达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其中尤以电信诈骗最为猖獗。表面看,电信诈骗仅骗取的是钱财,然而一桩“徐玉玉案”彻底暴露了,电信诈骗残害生命、危害社会的罪恶本质!
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16诈骗电话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分析报告》显示: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递增,平均5.4天就有1人受骗!从我市看,今年1月至10月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495起,同比上升12%,造成经济损失1932万元……
电信诈骗案的高发已然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颗亟待根治的毒瘤。为此,国家迅速展开专项打击,我市虽地处北国边陲,但启动早、力度大,8月15日率先组建起东三省首家地级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电信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截至目前,已成功阻止55起电信诈骗案,止损金额338万余元。通过高效的震慑打击,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0.6%。
为了揭露电信诈骗分子的险恶用心,曝光电信诈骗分子的阴险手段,避免无辜市民受到电信诈骗的伤害,本报特别推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进行时》系列深度报道,希望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诈骗细节的还原、办案民警的警示,提高广大市民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并自觉加入到打击电信诈骗的行动中来。
东北网11月3日讯“多亏民警的及时阻止,否则我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金就被骗走了!”想到刚刚经历的一场电信骗局,特别是面对10万元养老金的险些被骗,72岁的周大娘惊恐之余,更多的是对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电信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以下简称“查控中心”)民警及时止损的感激之情……
原来,不久前,民警在监控一涉嫌电信诈骗的电话时,发现该电话正在与周大娘频繁通话预谋诈骗。于是,民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阻止诈骗实施,但由于诈骗分子一直与周大娘保持通话中,无法及时提醒周大娘,民警只得迅速联系其亲属,防止周大娘被骗。后经亲属多方查找,终于将去往银行途中的周大娘找到,及时截回了周大娘即将汇出的10万元养老金。
其实,自8月15日查控中心成立以来,类似的电信诈骗止损案件不胜枚举,有效遏制了我市电信诈骗案高发势头。然而,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让人不难发现,当前电信诈骗之所以高发,除了诈骗分子作案手段的狡猾隐蔽、花样翻新外,受害人防范意识薄弱也是诱因之一。“我们希望广大市民通过电信诈骗案例,吸取教训,提高警惕,避免掉入骗子的圈套!”采访中,查控中心民警诚恳地告诉记者。
[个案]电信诈骗 形形色色防不胜防
★冒充民警电话诈骗50万!
10月26日上午9时许,查控中心民警李金洋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时一个被监控的涉嫌电信诈骗的电话正在与绥芬河市的季女士频繁通话,这引起了李金洋的警觉……
通过技术手段,李金洋详细得知:原来,犯罪嫌疑人冒充快递公司工作人员通知季女士签收邮件,当季女士说她不方便签收时,犯罪嫌疑人又谎称帮季女士签收并查验邮件,然后通知季女士,邮件里面是一张信用卡,并提醒季女士邮件中的信件说该信用卡已欠款近30万元。闻听此言,季女士暗想,“我没办什么信用卡,怎么能欠款呢?”于是她立即意识到可能遇到了骗子!然而,令她不得不信的是,对方竟详细地读出了她的身份信息,并提醒季女士可能有人冒用她的身份信息办了信用卡,随后进行了刷卡消费。见对方准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季女士此时已相信对方的话。刚撂下快递员的电话,一个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民警的男子又将电话打进了季女士的手机,电话中对方语气强硬地告诉季女士,“你的信用卡欠款数额巨大,如不交保证金,警方将依法抓捕你!”当时,“民警”让季女士交付60万保证金,可当季女士说她没有那么多钱,只有50万元的理财产品后,双方又改让其交50万元保证金……就在季女士诚惶诚恐地准备按对方要求将50万的理财产品转换成现金,转付给犯罪嫌疑人时,市查控中心民警李金洋及时识破了骗局,并迅速联系上季女士,至此,一桩冒充警察电话诈骗50万元的陷阱宣告破灭。
★冒充家人遍撒诈骗大网
“妈,我喝醉闹事被派出所抓起来了,赶紧花点钱把我弄出来吧!”接到“儿子”的求救电话,年迈的母亲顿时慌了神,随后毫不迟疑地按“儿子”指定的账户汇了1万元钱,此举恰恰中了骗子的圈套,所幸民警及时止损才没让骗子得逞……
10月17日上午,市民张先生向警方报案:“有人冒充我的名义,诈骗我妈1万元钱!”原来,就在报案前不久,张先生的母亲突然接到冒充张先生的人打来的电话,称张先生因为喝醉闹事被派出所抓了进去,目前急需1万元保证金才能释放,并向其母亲提供了汇款账户及收款人。好在,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张先生的母亲暂未将钱汇出。接到张先生的报警,查控中心民警立即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熟人电信诈骗案,并立即对张先生提供的账户进行了锁定。中午时分,就在民警刚对诈骗账户实施锁定后不久,市民许先生也打来电话报警称,有人以同样的理由诈骗其母亲1万元钱,而他母亲已将钱汇入骗子提供的账户。经比对,两起报案中,骗子提供的是同样的账户及收款人,幸亏此时该账户已被止损锁定,民警及时为许先生的母亲追回了1万元汇款。
★木马链接实施电信诈骗
8月30日早,查控中心接到110指令,市民李某头天晚上接到一条冒充某网购平台发送的消费明细短信,当天一早查询银行卡余额时,发现卡内现金莫名被划走50300元。
接到报警后,民警根据此案特点,断定是一起犯罪嫌疑人利用伪基站向市民随机发送木马链接短信实施的电信诈骗。鉴于案情紧急,民警速度启动止损机制,首先通知李某不要再接外地虚拟的电话和不要打开任何短信链接;其次,前往ATM自助取款机锁定银行卡密码,并即刻去银行调取银行账号流水。与此同时,民警第一时间与银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查询李某银行账号详情,获取被骗资金去向……最终,民警结合查控中心技术手段,成功把犯罪嫌疑人即将转出的这笔骗款拦截,为李某避免了巨额经济损失。
[探因] 电信诈骗因何频频高发
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电信诈骗案件以20%至30%的速度递增,致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电信诈骗的侵害!从我市看,今年1月至10月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495起,同比上升12%,造成经济损失1932万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虽然,自查控中心成立至今,我市已成功阻止55起电信诈骗案发生,止损金额338万余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0.6%,但与电信诈骗猖獗程度相比仍任重道远。而更令人疑惑的是,在当下公安机关重拳打击下,电信诈骗缘何高发不减呢?
“电信诈骗之所以猖獗高发,除有自身特征及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外,民众防范意识薄弱也是诱因之一。”查控中心民警告诉记者,就电信诈骗本身来看,犯罪成本低、手段隐蔽、侦办难度大是有别于其他诈骗案的显著特征。例如,犯罪嫌疑人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打几个电话就能骗到成千上万的钱财,而自己却不露面目、不露行踪,作案手段非常隐蔽,令警方难以查找。此外,如今网络发达,犯罪嫌疑人多为跨区域、跨地域,甚至是跨国际作案,而且所骗资金往往多次转账后方能落地,这给警方侦破造成了极大困难。从受害者角度看,电信诈骗受害人往往是老年、妇女、学生居多,这类人群或是对网络不熟悉、或缺乏社会经验,或是防范意识较差,一旦遭遇电信诈骗很难进行及时进行辨别,并有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法律制约机制落后也是造成电信诈骗难以遏制的原因所在。”采访中,某律师事务所张律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并未真正禁止伪基站,也没将干扰公共信息安全行为纳入法律监管体系,这无疑为电信诈骗分子敞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此外,没有堵住公民信息漏洞,各行各业都有泄露公民信息而获利的“内鬼”,这为电信诈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直接导致电信诈骗的日渐猖獗。“遏制电信诈骗,不仅要严打治标,还要加大法制约束的力度。”
的确,从目前看,遏制电信诈骗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策略。对此,查控中心民警也提醒市民,一旦发现或遭遇电信诈骗可随时拨打专线举报电话:67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