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优秀奖:大庆市刘学彦作品《海的热望》
2016-12-17 10:11: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学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早年,我曾读过一本改写我生命历程的书。猛一听,此话有些哗众取宠,因为我至今还是芸芸众生中的无名小卒。

  我当时用好心的亲朋给的零钱,买了一本外国人物传记。那是一本震撼心灵、气势磅礴、充满了神奇力量的书。一个神奇的人物给我展示了一个神奇的人生。这本书的名字是《航海家——哥伦布》。

  “大海是我的母亲,航海是我的职业,只有大海才能激跃我的灵魂。”我坐在油田的原野上出声地吟诵着扉页上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一张富有诱惑力的渔网将我的心捕捞进去,一颗高贵的心灵降服了我——一个先天的残疾人。 我本想做一个放荡不拘的种子,和别人一起骄傲地挂在枝上尽享阳光抚爱。但我只能随劲烈的风、时隐时现在干打垒的巷道中。

  童年的我,因为身有残疾且父母工作在油田一线,独处成了我的喜好。当年纪相仿的孩子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追捉嬉戏,在和小毛腿鸡、摇尾巴兔打着冲锋仗时,我只能一个人静悄悄的想着心事。 我想迸发,但无所迸发。

  《航海家——哥伦布》是引起心灵迸发的一本书!我用了一个周末就看了一遍。从那一天、那一刻起,我在心里就热爱上了大海。看海,成了我步入社会后一个伟大的理想。

  我的家乡是百湖之城,村东南就有一条叫碧浬河的碱水湖。每当一场大雨过后,各种野鸭、野雁、灰天鹅翩然地在水里嬉戏,排着士兵才有的列队。我想看海,碧浬河便成了我演习人生的靶子,我把煽动翅膀的灰天鹅想象成了一艘大帆船,自己便是这条船的舵主。梦想了一回航海的历程。 22岁那年夏天,我拐出文化宫和我一起学美术的女生玉姝,到市儿童公园花四元八角钱坐了八小时双桨铁板船。足足过了一把划船的瘾。眼瞅太阳歪了脑袋将西面层林尽染,女孩玉姝又饥又渴撅起了喇叭花一样的嘴:别划了,回家吧,都玩一天了。我意犹未尽,说:你看,这水面多向大海呀!玉姝狠狠地瞪我一眼:告诉你,我每次回家晚了,我妈都骂我,还不给我饭吃……

  向往我心中伟大的英雄哥伦布,向往大海,渴望能有一次真正的航行成为了我遥遥无期、朝朝暮暮的思绪里的梦想。以至于我常用报纸叠成一只只小船放在门前的水泡子里,用手轻轻划几道涟漪,将它们推向水的中央,又痛苦的看它们一只只沉下去。待到水泡干枯后,形成了龟背似的水底,几十只浸泡稀烂的纸船上面还有模糊的条纹。望着他们的摸样,一切都是那样玄妙而没有答案。像刚出生的动物剥离了血的胎衣,不知是有梦还是无梦地睡眠着。

  我就这样心事重重、懵懵懂懂地成熟,伴随我的依然是在幻想中迸发。2003年的春天,我遇到了一个意外的机会,承包了位于扎龙湿地南岸的鹤栖湖。我忽然觉得我可以像灰天鹅一样伸展翅膀在水里遨游了。我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激动,我隐隐地意识到我这双臂膀是有意为大海准备的。即使鹤栖湖不是真正的大海,但在我心中,它就是大海。我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苍鹰大海!我像电影《彼得大帝》里的彼得一世一样,对着百湖之城中最美的这条湖,用山呼海啸、电闪雷鸣一样的声音大喊:我就是哥伦布,大海的儿子,浪涛的灵魂,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让我屈服—— 就是这个鹤栖湖,圆了我自食其力、回报社会、孝敬父母的梦。我先后雇佣了三个残疾人养鱼,解决的三个人就业问题,又因为鹤栖湖帮我挣了钱,我有幸娶妻生子、步入了小康生活。是鹤栖湖用大海般的情怀与回报点燃了我的理想……

  “看海去,看海去!”我站在美丽的扎龙湿地的草原上,和着春风吟诵着这美丽的诗篇,阳光像纱巾一样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思绪带我走进中年的光阴。是在眼前的安逸中维持现状,还是在探索中奋力拼搏,我在纠结中等待时机……

  终于,我有了目标。

  经过多次考察,我决定继续开发临近荒废的多个子湖,引进螃蟹,还能安排几个人就业,还能创造价值。有了这个目标,我的心日渐平静了,临窗读着尘封已久的心情。大海,还是我藏在心底情感。我见到过流光溢彩的冰山;我见到过茫茫沙海;我见到过缓缓东逝的黄河;我还见到过八百里秦川有人美其名曰:(八百里金川,每年5月20号左右开满金灿灿的油菜花)。奶奶的家乡有一条河叫秦淮河,我认真的看过了,连水也喝过了。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养殖螃蟹的计划还没有实施。我忽然觉得我生命里至今缺少的还是大海,大海离我究竟有多远呵!我在淡淡的夕阳里,初春的晚景中反反复复地默诵: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也要去远方……

  作者简介

  刘学彦,笔名耕夫,男,1963年生人,三级精神障碍,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工作。1982开始文学写作,曾在大庆文化生活报、大庆日报、大庆晚报、大庆油田报、黑龙江日报和《岁月》《丑小鸭》《春风》小说月刊发表过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王艳

【专题】黑龙江省残疾人美文摄影大赛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