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龙江工匠”挺起中国装备业脊梁 董礼涛:创新迈向“中国创造”
2016-12-19 15:37: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英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前语:近日,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结果揭晓,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铣工、高级技师董礼涛等四人分获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中华技能大奖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是给予高技能人才的顶尖荣誉,被誉为“工人院士”,奖项设立21年来,全国仅有230人获此殊荣,其中我省获中华技能大奖者共有7人。

董礼涛。

  东北网12月19日讯(记者 孙英鑫) 不断创新加工方法,不断忘我进取,这是董礼涛成功的捷径。如今的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央企工匠,他操作的机床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董礼涛说,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是所有中国产业工人共同的梦想,作为工匠,他正怀揣自己的梦想,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大步前行。

  44岁的董礼涛是哈尔滨电气集团汽轮机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在国防重点工程(舰船)项目、国产首台燃压机组、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组、国产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制造中担任关键件的研制和加工任务,他创造的“董礼涛加工法”,为国防事业和国家电力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董礼涛说过,全分厂机加岗位的师傅都是他师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所在分厂有几名老师傅都是公司机加岗位中的高手,手上都有几项绝活,他便主动求教。如将车工加工锥面的方法应用到了斜面的铣削上,将低熔点合金浇注装夹加工叶片的方法应用到了1毫米薄壁套筒的开槽铣削上。

  引进国外公司技术在加工国产首台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转子装配件斜齿汽封弧段时,他自行设计成套的系列化夹具和独特的加工方案,每台就为公司节约80多万元的资金。十几年下来,他先后有6项专利授权,120余项技术成果,为公司创造了6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其中,有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岗位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靠的就是工匠精神。如今的董礼涛,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工匠。此时,他把目光又投向了比他更年轻的同事们。在公司倡导下,他组建了“董礼涛铣工工作研讨小组”,历经“哈汽董礼涛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董礼涛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又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董礼涛国家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

  几年来,他以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孵化基地,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的通过技术比武晋级为高级技师,有的获得省、市技术能手,有的成为市劳动模范,“十大创新青年”等,其中26名晋升技师、高级技师。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