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6日讯 4000枚土鸡蛋不到3小时销售一空,这是黑龙江尚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下的纪录。公司董事长王殿军曾是龙煤集团职工,去年主动“下海”做电商,从最初的两间办公室发展到占据了创业园的一层楼。他说,尚农公司就是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助力农民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红小豆订单最高一天超5800笔,销售额达60多万元。慧聚共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晓平瞄准了当地优质的红小豆等农产品资源,在近1年时间里,实现了在一家大型电商平台红小豆月度销售全国第二的佳绩。他带领的电商团队运营淘宝店铺年销售额突破900万。
返乡大学生付慧子一手创办了“黑龙江臻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黑龙江七星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电商”,一方面依托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电子商务模式平行发展,在旗下“臻美农品”系列产品上打造100%纯生态绿色食品;另一方面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微店,微店部分产品已经开始在线上线下进行销售。目前,商城子店具有特色品商家10家,计划达到50家。
以上仅是双鸭山市涌现出的一批创业、创新典型和电商“牛人”的代表,在他们的生动实践中,日渐形成一系列创新发展模式,正引领着双鸭山经济发展模式新的变革,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培育创新主体,激发转型动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重中之重。为此,双鸭山市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培养新人才,培育新动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的新路子。
以信息服务业为依托,以互联网化为牵动,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双鸭山加速涌现。
而这种转型发展突破引领、带动创业、就业的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新华社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对其典型经验给予集中宣传报道。
核心提示:抓住机遇,依托资源,在城市转型发展上释放动能
增强对“互联网+”的机遇意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广阔舞台。
双鸭山市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切入点和原动力,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创业就业为目标,以电子商务创业园和电商运营中心等为载体,强化思想观念转变,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强化技术服务支撑,强化组织服务保障,全方位培育壮大电商、微商经营主体,电子商务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城市多元化产业发展、经济多轮驱动的转型战略迈出了最具活力、最为坚实的一步。201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成立了双鸭山电子商务创业园,对电商创业者实施“两免一补贴”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培育出小天电商、海峡科技、鑫尚化妆品等一批示范型电商群体。腾讯、苏宁易购、美团、百度糯米等综合性和垂直性电商平台已在双鸭山市落地。87家农业企业进驻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集贤县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跨境电商合作试点县。 电商发展战略启动后,双鸭山市派出两批基层干部走进杭州“淘宝大学”取经,还把电商运营专家请进煤城,对电商创业者和市域各类企业展开培训,6000多人的“电商神经”受到触动。电商产业发展氛围正在全市形成。
通过建立市级电商孵化平台,开工建设中俄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市发展电商企业30多家、淘宝网店2万余家,经营额达到18.5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
带动物流产业发展迅速。集仓储、配送、国际金融结算于一体的东运国际物流枢纽中心正在加速建设,双鸭山货运枢纽中心、集贤龙腾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已发展到7家,顺丰、圆通等12家品牌快递企业运营网络已覆盖双鸭山市,全市各类物流企业由57家增加到179家。
同时,强化农业整体营销,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促进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与深圳农产品公司合资成立的黑龙江海吉星农产品有限公司即将运营;农迈天下产销对接中心、农迈天下农业电商大讲堂、海吉星商城采购中心在双鸭山市落成,双鸭山市的58种农产品进驻深圳绿膳谷体验馆、19种农产品在海吉星商城上架销售;马铃薯、胡萝卜、杂粮杂豆、山特产品等绿色产品,直接对接海吉星公司所属全国45个市场,扩大了城市产品影响力,年可实现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1.1亿元。
核心提示: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聚焦发力
为了打破困局,加快振兴发展,市委、市政府认真领会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精辟论断,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资源型城市转型锁定在创新驱动上,把电子商务的突破口确定在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资源上,把创业、创新做为振兴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最紧迫任务,从强化组织力量、提供政策扶持和狠抓工作启动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组建专门机构,强化推进力量。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整合73个事业编制,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了市、县和区两级电子商务工作办公室,做到专项推进,专人负责,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推进网络。
完善扶持政策,激发创业动力。确定了“两免一补贴”的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全程全额的免费培训,提供全套全免的创业园区办公条件,提供高额贴息的创业贷款。安排的1亿元财政贴息贷款解除了电商创业者最大的发展之忧。
精心研究部署,全面有序启动。领导的高度重视,政策落实的到位,创业条件的完善,迅速在社会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阿里巴巴、新华网、深圳报业集团、深圳云海汇、浙江颐高等平台机构和电商企业纷纷入驻合作,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空前活跃。电商培训创业就业转化率从最初的不足10%提高到60%以上。电商企业发起成立网商联盟协会,纳入统计的电商和一级代理以上微商达3000多人。在全市首届电商展示大会上,参展电商微商达1000多人,产品1200余种,两天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核心提示:立足实际,多点培育,在拓展新兴产业上进行布局
双鸭山市认真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仔细研判市县经济的发展格局,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立足实际,注重活力,不搞贪大求洋;多点培育,注重集聚,不搞遍地开花。
通过整合政府行政办公资源和盘活闲置地产资源,在全市商业要素集聚的尖山区和集贤县辟建了两个电商创业园和一个电商运营中心。市级创业园和运营中心全面发挥了培训、示范、孵化、引领作用,入驻电商企业20家,创业电商200多人,辐射带动就业1000多人。
集贤县已进入全国电商示范县行列,组建了集贤县四达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和创业者21家,打造的“互联网+百店”计划已与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网络平台对接。
宝清县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村淘项目已落地,目前已招募村淘合伙人732人正在培训。通过村淘上行渠道,首单即销售6万斤地产胡萝卜。
饶河县重点打造中俄互市贸易区,搭建跨境贸易渠道,提高口岸辐射能力,促进全市对俄经贸产业提档升级。运营三个月来,实现累计销售额560万元,累计过货1020吨。
友谊县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以及拓展销售渠道,改造了传统的龙头加工企业赛福瑞斯米业公司,通过众筹订制等营销模式,打开了深圳、北京、新疆等市场。
宝山区以服务业企业孵化基地为依托,设立了500余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园,中心具有电子商务培训、创业咨询策划、特色产品展示、线上线下产品交易、小件物流集散、项目资本对接、小微企业孵化等功能。吸引全区的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同时培训500余人。
经过全市协同发展,电商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仅从快递行业来看,全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12.86%;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95%。
核心提示:强化服务,突出引领,在培育“双创”人才上重点突破
为了解决人才匮乏和人才外流的问题,双鸭山市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以培养本地为主,创新与服务同步,突出服务先行。通过电商创业大赛营造创业氛围,通过全面扶持降低创业成本,通过广辟渠道提供创业条件,通过典型引领激发创业动能。
目前,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主动创业的好典型,出现了人才回归的好势头,形成了群体创业的好局面。
改变思维主动创业。第一批入驻电子商务创业园的贾小平,组建了自己的12人电商工作团队,带动了两百人投身电商创业。从农村走出的“草根”创业者王家丽、刘春玲,经过培训第一批入驻市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现在她们每个人管理着两三百人的微商团队,每月业绩都在20万元以上。
人才回归引领创业。优良的环境,优势的资源,优越的商机,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韩国留学的李广生放弃留校助教的机会返乡创业,创立了北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经营产品由最初单一的保健品拓展至目前的饶河蜂蜜、东北大米、俄罗斯商品等200余种产品。集贤县的付慧子辞去了在大连花旗银行的优越工作,将房产抵押贷款,带领20位大学毕业生共同创业,入驻集贤县四达颐高电商产业园。
群体集聚抱团创业。矿工后代梁天娇、双矿转岗职工王殿军把矿山情怀和创业热情结合起来,联合其他10位合伙人成立双鸭山市尚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了服务“三农”的多边服务和交易平台模式。同时,还探索了网格化社区营销模式,成立了黑龙江“六六鸭”微商连锁便利店管理有限公司。
现在,电商微商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双矿转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广大创业者竞相发展的“舞台”。建筑面积3100多平方米的市电商创业园从筹建之初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应接不暇,已成为一个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全天候创业基地。
核心提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在电商平台建设上持续升级
电商平台建设是电商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借助阿里、京东等成熟平台实现网销。另一方面抓住时机,筹建自己的平台。现在与新华网、深圳报业集团签署了共同合作协议,总投资4600多万建设双鸭山市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推动六个体系的升级。
物流体系升级。正在与菜鸟物流洽谈,整合域内14家物流企业,打造高效物流,实现在优势价格下全境全覆盖。
营销体系升级。线下特色馆的建设与线上交易平台相辅相成,形成线上线下闭环式营销。通过实体产品展示、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品牌推广等方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进而促进线上交易平台的转化。
管理体系升级。依托新华网“溯源中国”,走品牌化建设之路,真正建立起追踪溯源体系,构筑信任农业、信任产品、信任群体,由兴趣消费导向为信任消费,最终形成习惯消费。
产品体系升级。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进从单一的农特产品向文化产品、农旅结合的旅游产品升级。
服务体系升级。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引进高端、专业的服务商,在策划、营销、文案、包装、运营培训等方面对电商微商实行订制化和精准化服务。 网商体系升级。对现有电商微商进行公司化引导,规模化培育,团队化建设,尽快实现对新零售模式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