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问世
2017-02-15 10:53:5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陆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基金资助,清晰呈现黑龙江电影发展历程——

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问世

  黑龙江日报2月15日讯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基金资助的30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日前完成创作工作。该项目由我省青年影视人孙建伟牵头,组创人员用5个多月的时间,翻阅、挖掘、梳理大量的电影原始文献,时间跨度涵盖七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一个清晰的纪录片文本。日前,记者就黑龙江电影发展脉络等问题采访了这部剧本的项目带头人、我省地方文献收藏家、影视人孙建伟。

  新中国第一部长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七辑电影海报。

30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海报。

中国最早的“电影准映证”:1906年交涉总局签发给瑷杂斯的电影护照。

   一个人与《黑龙江电影百年》

  2013年,由省委宣传部精品图书出版工程专项资金资助的《黑龙江电影百年》,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黑龙江文艺奖。孙建伟的这部著作50万字,对黑龙江在近现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地位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资料。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孙建伟收集黑龙江地域文献已有23个年头,《黑龙江电影百年》从2004年编撰,至2011年完成,历时8年。孙建伟参考大量书籍、文献,搜集实物图片10000余份,走访业内人士百余人。

  孙建伟谈起黑龙江电影滔滔不绝,黑龙江电影从1899年至今已走过118年的历史,在中国电影史上开创多个先河,如中国第一个外文电影杂志、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中国最早为外国人发放的电影准映证、中国最早的影片检查制度等。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黑龙江电影有特别的贡献,如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就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它是在合江省(现佳木斯市)兴山市(今鹤岗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创造新中国数个第一,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短纪录片《东影保育院》、第一部长纪录片《民主东北》等。新中国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是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

  从2004年开始,孙建伟在口述历史采集工作中,先后走访电影《大渡河》编剧鲁琪、原省电影学校校长王丁、原省文化厅电影处处长吕中山、原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孙莉、龙江电影制片厂厂长娄东义、原哈尔滨市儿童电影院院长唱凌励,以及孟烈、赵光远等影视界前辈,使他对黑龙江电影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省史志办专家柳成栋称,《黑龙江电影百年》从电影业的变迁、电影放映场所的更替、电影人的人生轨迹、电影设备的更新换代、电影教育的改革、电影文学的繁荣、电影制片的发展等方面,全面展示电影在黑龙江的传承。这是黑龙江第一次编著全面反映黑龙江电影发展历史的书籍,它的出版填补了黑龙江文化史的空白。

  在《黑龙江电影百年》一书完成后,孙建伟又开始挖掘、整理没能出版的电影文献,目前,文献总量达100余万字、图片10000余幅,希望能够集结成《黑龙江电影文献汇编(五卷)》。

  2016年,孙建伟以所藏20余万黑龙江地方文献与哈尔滨市香坊区文体局联合成立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他先后接待和参与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等纪录片剧组的摄制工作。孙建伟敏锐地意识到,用现代光影手段诠释黑龙江电影史是绝佳办法,于是他将《黑龙江电影百年》写成剧本,把这一切呈现出来。

   黑龙江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文艺家评论家协会理事林超然表示,黑龙江电影在业界并无优势地位,甚至常在学术聚焦与热点之外。有些人认为事实上并不存在“黑龙江的电影”,只有“中国的电影”。孙建伟的《黑龙江电影百年》正是对这一话题的精准回应,对中国电影史研究与重现具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著名制片人赵光远说:“我不知道孙建伟和他的团队付出多少努力,研究了多少资料才创作完成了宏篇巨作30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的,但看了拍摄脚本,我却能预知到《黑龙江电影百年》这部纪录片如果拍摄完成,将是我国电影史的一件大事。《黑龙江电影百年》拍摄脚本叙事宏大,史料详实,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构思巧妙。更重要的是不论电影研究者们从哪种角度与学术观点去写《中国电影史》,黑龙江的重要地位都是绕不开的一笔。记得创办哈尔滨电影评论学会与创办哈尔滨冰雪电影节时,长影厂赵宝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章柏青,著名电影评论家王云漫探讨哈尔滨电影评论现象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观点:如果说长影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蓝,哈尔滨电影就是长影的后花园。”

  孙建伟说:“30集大型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创作贯穿历史,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渐进演绎,将百年黑龙江电影进行完整、系统的回放。我要感谢和我一起完成剧本创作的张瑞晨、柴云志、张绍兰、王椿泽、黄晓玲等年轻编剧们,是他们的努力付出,才有了今天丰厚的成果。”

   体现文献纪录片的本色和面貌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薇认为,30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用画面讲述黑龙江电影的百年经历,不仅是对百年黑龙江电影史的学术式梳理,更是对现有中国电影史对黑龙江电影叙述和评价遗漏的补偿与匡正。

  从事区域文化与大众艺术传播研究的高方教授表示,孙建伟以细腻有序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一幅关于中国电影的长卷。从俄国人对黑龙江电影产业的垄断到法国电影、好莱坞电影的竞相登场,《黑龙江电影百年》立足黑龙江,跨越不同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年一直梳理到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介绍了中国电影的拍摄与营销等难得的珍稀资料。

  黑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田雷说:“近30万字的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剧本以黑龙江电影本体为核心,在完成从历史到当下考察的同时,剧本对于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分析详尽,回望来路、探索前程,既富于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剧本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纵横结合、气势磅礴。所涉地域不仅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鹤岗等当代黑龙江城市,而且涵盖各个阶段其他重要城市如香港、上海、北京等地乃至国外的电影事业状况,洋洋大观,蔚为风景。剧本涉及的当代技术与历史文献密切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文献纪录片’的本色和面貌。”

  孙建伟表示,30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本身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文化衍生力,如果能够拍摄,必将为东北文旅打造、影视创作等涉及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新兴业态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电影家协会负责人张磊认为,30集文献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呈现这片黑土地的沧桑变化,作者凭着对黑龙江风物人文的关切和对电影的热爱,以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追溯电影的源起,孙建伟对家乡热土的热情礼赞,一片赤子情怀令人感佩。

   着眼“龙江丝路带”让龙江声音走上国际舞台

  孙建伟透露,在完成纪录片《黑龙江电影百年》之后,他和他的团队正在着手20集文献纪录片《龙江丝路带》剧本创作,他希望这个项目和这个年轻团队能够得到资助,力求通过对“龙江丝路带”的影像梳理,将黑龙江在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

  孙建伟说:“电影文化在黑龙江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自1897年修建中东铁路,黑龙江地域已经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淘金地’之一。而从电影的发明开始,黑龙江这块土地,便与这个时尚的人类精神产物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世界最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把欧洲电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里,而远涉重洋的美国好莱坞也能在这里占得一席之地。发生在龙江大地的一件件史实,一桩桩影坛趣事,是‘龙江丝路带’中重要的文化内容,是我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有力证明。”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