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6日讯 在农村,很多人对供销社有着深刻的记忆。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供销社人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一枝独秀。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现代流通的触角延伸到广袤乡村,冲击并改变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流通格局,不少基层供销社由于体制机制因素制约,经营不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市,相继出台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意见,掀起了供销合作社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序幕。龙江县供销社作为齐齐哈尔市综合改革试点,在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深化基层社改造,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打造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努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积极谋划全面夯实办社基础
为确保供销社综合改革能够稳步推进,龙江县供销社整合行政资源,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改革方案,成立了县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考察组,赴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学习,并制订《龙江县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龙江县基层供销社改革实施意见》。落实专项资金,增强发展动能。县财政投入360万元作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专项资金及解决供销系统历史遗留问题,确保改革工作“轻装前进”。实行开放办社,推进基层社改造。落实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和理事、监事会制度。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吸纳农村各界能人入社,落实了民办、民营、民管的办社机制。建立股份合作式资本来源渠道,实行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的分配制度,办成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的供销社。
创新平台优化系统服务职能
如何能够更好地拓展供销服务领域,发挥服务“三农”功能也是摆在供销社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龙江县供销社以市场为载体、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供销服务平台,搭建金融平台,开展便民服务。采取供销社主导,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布局农村金融市场。引入县外金融机构,协助建设银行齐分行布设网点,在14个乡镇和行政村设立了85个POS机,为农民提供取款、代缴水、电、交通违章罚款等服务。延伸县内金融机构触角,支持县农行拓展网络,在25个行政村设立取款机,方便农民领取低保金和养老金。开办农村合作金融业务,引进省供销社丝路融资担保公司,2016年为农民合作社和农民申请担保贷款1100万元,担保贷款总额居全省县级供销社首位。
龙江县供销社还借助“互联网+”全面发展时机,积极打造“互联网+供销合作社+终端网点”模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省供销社惠丰金源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成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依托14个乡镇供销社及96个商品经营实体店,打造供销电子商务网络,统一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构建起“网上供销社”。2016年末,网络购物额达到580万元。搭建运营平台,组建集团公司。坚持市场化、集团化经营理念,按照中央、国务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县域实际,成立了龙江县供销集团公司,下辖3个子公司,总注册资金达到3000万元。主要业务是开展物流配送、网络购销、实体店经营,锁定土特农畜商品、农资商品、日用工业商品,推动商业资源共享,寻求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供销社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重塑供销社的良好形象。
整合资源办好供销新农民协会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协会的联结作用,整合农业产业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龙江县供销社立足市场形势,搭建供销新农协整合渠道。经过充分准备,去年11月正式成立了龙江县供销新农民协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干事。协会由16个乡分会、79个村工作站、18个会员单位组成,会员2100人,涵盖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瞄准“三农”需求,强化供销新农协联结功能。充分发挥供销新农协的市场“话语权”,统一购进农资商品3500万元,办理信用贷款1200万元,破解了农民贷款的担保难题。特别是推动了农业订单生产,先后落实内蒙古荷马糖业甜菜订单5万亩、赤峰喜隆药业中草药订单3千亩、吉林松源博实农贸花生订单5千亩,与相关企业签订马铃薯订单3万亩、谷子订单1.5万亩、白瓜籽订单2千亩、小麦订单1万亩,订制化生产成为农民保本增收的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