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我省公益短道速滑教练张杰带残障娃备战维也纳冬季特奥会
2017-02-16 18:1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帆 印蕾 吴琼 宋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6日讯(记者 杨帆 印蕾 吴琼 宋巍)“一大早,我给你梳了两个小辫子,多可爱。加油,我的宝贝们!”这是16日早晨,全国残疾人运动优秀教练员、七台河特奥速滑队公益教练员张杰发的一条朋友圈信息。在她的朋友圈里,生动地记录着她和特奥孩子们生活、训练的点点滴滴。目前,张杰陪伴唐春雷、高萌、聂双月三名入选国家队的孩子在四川成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迎战2017年维也纳冬季特奥会。

  张杰和入选国家特奥速滑队的孩子们在一起。

  从世界冠军到带残障儿童冰面飞翔的“教练妈妈”

  1972年生于的张杰是中国首次打破短道速滑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也是冬奥冠军杨扬的师姐,她和同样献身短道速滑事业的丈夫董延海曾经留学、客居日本。

  2011年,张杰、董延海归国,致力于国家短道速滑事业发展。此时,杨扬负责筹建、主管的上海市冰上运动基地亟需高管、教练,张杰、董延海在这里做起了管理和教练。2014年,冬奥冠军摇篮七台河基础选材训练告急,董延海作为特殊拔尖人才辞别上海,回到家乡创建“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特色学校”。

  在日本东京学习和生活期间,张杰就潜心研修立志奉献于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了《知的障碍和高龄者介护免许(资格)证》。基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爱和专业技能,张杰夫妇来到七台河特殊教育学校组建成立了一支特殊的速滑队,教聋哑、智力障碍、唐氏综合症这样特殊的孩子滑冰。起初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带这些孩子玩,让他们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我是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从小就感受到了飞翔的感觉,我希望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这份快乐。训练两年多的时间,有三个孩子入选国家队,这些真的是意外收获,是一个奇迹。”说到这张杰声音有些哽咽。

  张杰的队员在训练。

  从腿伸不直到冰面飞翔、清晰表达

  速滑队成立之初有26名队员,孩子们从踉跄走上冰面到能够滑行大概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孩子们不断跌倒又爬起给我坚持的动力。那个天天哭鼻子的小姑娘兴奋地喊道她会了的时候,我竟然哭了,我能感受到一个动作对于特殊孩子一生的影响,就是从那一刻,他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那一刻,我的生命似乎都闪亮起来。”张杰动情地讲道。

  “高萌起初是用脚尖走路,她的腿是弯的,肌肉僵硬,呆呆的听不懂我的指令,简单的言语表达也是障碍。而现在她简直换了一个人,‘变身’一个贴心懂事的小姑娘,她爱上了滑冰,可以不上课但必须上冰,她会记住比赛的时间、会有压力、会失眠,滑冰成了生活的支柱。”张杰告诉记者,高萌还特别懂事,在餐厅吃完饭他会把桌子擦干净、帮教练妈妈整理冰刀,前几天高萌竟然悄悄地问妈妈,自己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为什么要生下她这样的问题,这都是运动康复带来的改变。

  训练时,正常孩子能听懂的,智障孩子听不懂,需要教练画图并一遍遍示范。智障孩子运动神经不发达,心理素质脆弱,时不时闹情绪,张杰又是哄着又是劝着。凡此种种,都需要张杰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为了练好一个动作,孩子们要千百次重复同样的动作。为此,张杰嗓子都喊哑了,与孩子们一起爬冰卧雪、一起顶烈日练体力耐力,一起流泪一起欢笑,付出了比其他教练员更多的心力。张杰把队里每个残障孩子都当成“宝贝”,整天嘴里说的最多的是韩宝贝、刘宝贝、聂宝贝……心里想的最多的也是她的队员宝贝们。有人问,她是不是获得比其他教练更加多的利益,答案是张杰不拿一分钱,只是做一名义务培训的公益教练员。

  从无法直立行走、表达困难、性格孤僻到如今冰面上如健全儿童一样运动、欢笑的孩子们,是张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周至少三次冰上运动的陪伴中改变的。除了指导训练,张杰还言传身教孩子们基本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能参与社会生活。

  “如果问我施了什么魔法,我想说那就是爱,我付出的是爱,收获的是奇迹。”张杰的世界里都是这些孩子,即便结束一整天的训练回到家,手头忙的事还是为了这些孩子,15岁的女儿有时都会嫉妒,说着“你去好好陪你的宝贝们”这样的话。“我把孩子们带进滑冰运动的世界,但这只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希望有一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走进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张杰说。

【专题】推进残疾预防 健康成就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