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9日讯(韩玉龙 记者 许俊鹏)2017年新年伊始,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年货大集如约亮相京城,销售业绩和签约额屡创新高。

第二届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展出的优质绿色食品。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黑龙江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现场,消费者品尝东北大米。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现场制作的玉米面蒸饺销售火爆。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消费者刘桂英(旅居上海的哈尔滨人)捧起一把小米感受家乡的味道。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记者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获悉,近年来,我省以争当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排头兵”为目标,多侧发力,既建“绿色粮仓”、“绿色菜园”,又建“绿色厨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400万亩、实物总量3960万吨、总产值24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5.60%和6.0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率先对全省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进行全面环境监测,结果全部符合标准;系统地修订绿色食品地方标准62个,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省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品类最全、标准最多的省份;积极推进“标准入户工程”,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仅省级就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骨干1500多人;印制生产记录手册发放到基地农户,标准到位率达95%以上;探索“鸭稻共作”、“渔稻共作”,打造了一批高标准、模式新、可复制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典型,全省绿色食品基地达到7400万亩,“种得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6年,我省以“我在黑龙江有亩田”为载体,率先在全国开展绿色食品“众筹”,带动全省通过新型模式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组织高标准营销示范基地与高校对接,先后精选基地55个,对接高校28所,对接各类项目210个,食用菌基地亩增收2万元,粮食作物基地亩均增收600元;组织承办绿色食品年货大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15个大型展销活动,实现签约额76.77亿元,在“展地”新增绿色食品网点350多个,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我省着眼全程质量控制,积极推进监管端口前移,突出“投入品”管控,大力推广“定点销售”和“统购统发”等经验,把住“源头”质量关;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诚信档案,探索建立“不诚信”企业和基地退出机制,得到国家中心的肯定;在全国率先制定省级绿色食品监管办法,完善企业年检、市场监察、产品抽检等制度,全年年检企业450家,合格率达到100%;抽检产品1165个,抽样率达100%,抽检合格率达99.7%。抽检数量、覆盖面和抽检合格率,均创历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