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文化元素搅热“老道外”
2017-03-10 10:30:3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10日讯 作为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哈尔滨开埠以来的历史记忆。近日,记者来到老街,映入眼帘的是恢弘精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巧夺天工的漆画、核雕等民间手工艺品和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表演……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老街泥匠工作室”里人气旺。工作室橱柜内摆满了手艺人杨富长创作的各式紫砂茶具。河南游客张先生正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一把壶盖为东北虎造型的紫砂壶。“没想到老街不仅建筑美,还能选购到如此高超的手工艺品。”他说,除了茶具之外,这里的核雕,他也很喜欢。56岁的杨富长告诉记者,他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做核雕。11年前,开始钻研紫砂,并在杯与壶上融入老街景观、灶台、冰花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老街开工作室3年,非常看中这里的文化氛围,我自己又是从小生活在道外,对老道外有着浓厚的情结。”他说。

  跟随游客的脚步,记者又走进了老街上一家漆画工作室。五花山、白桦林、冰雪景观、戏剧脸谱……满墙的漆画作品,不时有游客进来静静欣赏。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融入了蛋壳、贝壳等材料,制作的过程漫长繁琐,短则1个多月,长则数月。领军人夏立军创作的这些漆画作品,广受游客欢迎。就在不久前,他还荣获了“哈尔滨大工匠”光荣称号。“这里的文化氛围深深感染了我,我发现只有到了这儿,心才静下来。不把手艺当作赚钱工具,希望能用这样一种艺术载体表达老道外的匠人精神。”他说。

  文化氛围无处不在。民间艺术展览馆内,由民间手工艺人制作的包括布老虎、桦树皮画、皮影在内的数十种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让游客爱不释手;主题院落式酒店会华宫内,从大厅到房间,通过场景视觉、文物展览等多种方式,讲述了老道外1896年至1930年的商业变迁,令游客充分感受到了老道外作为哈尔滨开埠地的独特魅力;“星熠社”里正在上演相声等各种曲艺节目,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百年老字号美食一条街上,“范记永”里的游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听服务员讲述哈尔滨悠久的饮食文化……融合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老街,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据负责运营老街的哈尔滨好民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盖壮介绍,中华巴洛克项目分三期进行改造,改造面积合计约42万平方米,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有建筑、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复性改造。一二期的改造面积19.8万平方米,保护修缮了历史建筑74栋、恢复传统院落12座、复原3条特色百年老街和3个百年胡同。2013年5月,由一二期共同组成的老街正式开街。“招商时在总体定位上突出哈尔滨历史文化名街区品牌,注重引进能承载多元素特色文化的商家进来。游客到访量也增多了,从今年春节开始至二月二春龙节期间,接待了20万名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成左右。”他说。

  “文化是一种根基,是最长久的吸引力。老街的发展一定要有本土文化特色,用文化留住游客,才能重现老街昔日的繁华。”哈尔滨市道外区区委书记马旦曰介绍,今年,道外区将加快推进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开发建设,并准备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责任编辑:李玥